[微风]由于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议论,据说一开始有82%的网民支持高市早苗。但在特朗普明确表达站在中国这一边后,日本国内网上舆论发生逆转,日本网民纷纷在这篇新闻下面大骂高市鲁莽。 这场舆论反转本身就足够吸睛,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一场关于学生午餐的讨论竟从中突围,成了日本网民热议的新焦点。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位日本网民在吐槽高市早苗引发的外交风波时,随手贴出了一张中国学校学生排队打饭的图片,本意是想调侃中国学生的校服设计不够美观,想借着这种对比转移话题或是找点优越感。 可他万万没想到,帖子下面的评论完全跑偏了方向,没有几个人跟着吐槽校服,反而清一色地把目光聚焦在了学生们手中的餐盘上。 有人放大图片仔细数,发现每个学生的午餐里至少有三四样菜,荤素搭配看着还挺均衡,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旁边的告示牌上写着米饭可以免费添加,直到吃饱为止。 这一幕直接戳中了不少日本网民的痛点,评论区里瞬间“破防”一片。 有家长留言说,自己孩子学校的午餐,最近半年分量肉眼可见地减少,以前还有一小块炸鸡或者鱼排,现在大多是煮蔬菜配少量肉末,偶尔能看到几片火腿都算奢侈,米饭更是按定量分配,想多要一碗根本不可能。 还有人晒出自己孩子带回来的午餐照片,餐盘里的菜加起来还没一个拳头大,配着半碗米饭,不少网友调侃“这是给小鸟吃的吗”。更有人回忆起几年前,日本的学生午餐还被当成典范,食材新鲜、营养均衡、分量充足,没想到短短几年就变成了现在这样,让人唏嘘不已。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日本国内持续高涨的物价,尤其是大米价格的暴涨。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日本国内大米的零售价上涨了近三成,部分优质大米的价格甚至翻了一倍。这也导致不少学校为了控制成本,只能在学生午餐上“精打细算”,减少食材用量、降低菜品标准。 更让人无奈的是,日本政府近期已经开始发行粮食券,市民想要购买平价大米,必须凭券才能购买,而且每人每次还有限购额度。 这种在以前只出现在特殊时期的措施,如今再度出现,也让不少日本民众感受到了粮食供应的压力。 有网友对比了中日两国学生午餐的变化,发现这种差距在近几年变得越来越明显。以前提到中国学生午餐,不少日本人的印象还停留在“简单、单一”,而现在,随着中国对校园餐营养和质量的重视,越来越多学校的午餐不仅能保证吃饱,还在营养搭配上花了不少心思,免费加饭更是标配。 反观日本,受粮食价格上涨、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学生午餐的质量和分量都在下滑,甚至有学校因为食材成本过高,不得不取消了部分菜品,只提供最基础的米饭和咸菜。 这场由涉台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波,最终却落脚到了学生午餐的对比上,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外交议题或许太过遥远,但每天的衣食住行、孩子的午餐质量,才是最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 当日本网民在吐槽高市早苗的鲁莽时,其实也是在宣泄对当下生活现状的不满,而中国学生午餐的图片,恰好成了这种不满情绪的一个出口。 毕竟,比起遥远的政治博弈,孩子能不能吃饱吃好,才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 如今,日本国内的粮食价格还在高位徘徊,学生午餐的现状短期内恐怕难以改善。而中国学生午餐的“米饭随便加、菜品三四样”,不仅让日本网民羡慕,也让不少人开始反思背后的原因。 有人说这是两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有人认为是政策导向的不同,也有人觉得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那么,你觉得中日学生午餐的差异背后,最关键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你,更看重学生午餐的分量、营养,还是口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