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1月还没过半,社会上就出现三个“反常”现象,风向彻底变了!第一,双11迎来消费

11月还没过半,社会上就出现三个“反常”现象,风向彻底变了!第一,双11迎来消费爆发,但核心变了。第二,不再集中消费,分散消费成为新的趋势。第三,大家不再迷恋进口汽车,大幅转向国产汽车。 11月刚过一半,消费市场的三个新动向确实透着股“换频道”的意思,看着热闹依旧,里子早不是老样子了。先说双11,表面上全网零售额冲到近2.4万亿元,同比还涨了10%,快递站堆得像小山的包裹也印证着这份热闹,但拆开数据看,核心早从“拼低价抢爆款”变成了“挑品质选服务”。 以前大家盯着9块9包邮的T恤、两块钱一片的面膜,现在京东的3C数码、家电这两类“带电”品类占比快到五成,AI手机成交额涨了4倍,AI平板直接翻了两倍,连AI眼镜、家庭存储这些新鲜玩意儿都卖得火,显然大家更愿意为技术和体验花钱了。 家电市场的变化更明显,超50%的消费者下单前先问“有没有一站式服务”,送装一体的订单量涨了90%还多,毕竟买个大冰箱要是送过来不能马上装,放楼道里既占地方又担心丢,现在平台把这些都包了,自然更受待见。 这背后其实是政策在推波助澜,以旧换新政策让家用电器类零售额前三季度就涨了25.3%,家里的老洗衣机、旧空调换了新的,既省心又能拿补贴,谁还愿意为了便宜几百块买个没保障的杂牌子。 就连退货率都透着新趋势,那些靠滤镜吹出来的直播女装退货率能超80%,反而重视品质的货架电商退货少,说明大家花钱越来越清醒,不是看见低价就冲动。 再看分散消费这事儿,早没了以前“11号零点蹲守拼手速”的疯狂。从10月9号开始,各大平台就陆续开启促销,第一波预售的快递高峰在10月底就来了,10月27日到11月2日这一周,全国快递投递量就有43.05亿件,同比还涨了10%。 淘宝闪购跟四万多家线下门店联动,华为在闪购渠道的成交一周就涨了1910%,相当于平时买十天的量,现在一天就卖完了。 这哪儿是集中消费,分明是把“双11”拆成了“双十一系列周”。快递小哥最有发言权,以前是11号当天累到脚不沾地,其他时候相对清闲,现在从十月下旬就开始连轴转,电动车穿梭得比平时急,因为包裹是一波接一波来,压根没个空档期。 这种变化其实是平台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平台怕集中下单把服务器搞崩,消费者也懒得熬夜,反正优惠战线拉得长,吃完晚饭慢悠悠下单也不耽误占便宜。 最明显的还是买车的风向,以前说起买车,不少人先问“是不是进口发动机”,现在转头就问“国产新能源车续航多少”。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量直接突破850万辆,同比涨了24.4%,这增速可不是小数目。 县乡市场更明显,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都到38.8%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一落地,乡镇公路上的国产新能源车肉眼可见地变多。 就拿比亚迪来说,旗下的家用SUV在三四线城市的销量占比快到六成,比去年多了近两成,反观一些进口品牌的燃油车,门店客流量都少了不少。这倒不是大家盲目跟风,而是国产汽车确实争气,电池续航、智能驾驶这些核心本事赶上了甚至超过进口车,价格还便宜一半,算上补贴和免购置税,普通家庭花十几万就能拿下,谁还非得盯着进口车的logo买单。 这些变化凑在一起,其实是消费市场的“自然进化”。物价数据早透出信号,10月份核心CPI涨了1.2%,连续6个月往上走,服务消费价格也在涨,说明大家不是没钱花,是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 双11的核心从“买便宜”变“买值当”,消费从“扎堆抢”变“慢慢挑”,买车从“认进口”变“选国产”,本质上都是大家消费观念更成熟了,市场也跟着调整了节奏。 路边的快递堆得再高,也不是以前那种“冲动消费的泡沫”,而是实打实的需求升级;国产汽车卖得再好,也是技术和价格硬拼出来的,这股风向变了,就很难再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