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了啊,澳大利亚“错误进口”了300多万吨俄罗斯石油!据乌克兰媒体披露消息,过去两年,澳大利亚持续从新加坡港口获得超过300万吨石油产品,但这些石油源自俄罗斯。 获知真相的澳大利亚,不争气的泪水从嘴里流了出来。主要是这些俄罗斯石油不仅给莫斯科带来了巨额收益,而且也让澳大利亚企业赚得盆满钵盈。什么,支持乌克兰?那必须的,澳大利亚这就谴责俄罗斯…… 先说说这出戏的引爆点 —— 乌克兰媒体的 “精准爆破”。虽然没指名道姓是哪家媒体,但放出的证据链堪称扎实:航运记录显示,过去 24 个月里,至少 17 艘油轮从俄罗斯远东港口出发,先绕道新加坡进行 “身份洗白”,把船单上的 “原产地” 改成新加坡,再慢悠悠驶向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墨尔本港口。 这些油轮装的可不是普通燃料,而是柴油和汽油为主的高价值石油产品,正好补上了澳大利亚国内炼油厂减产的缺口。 最想不到的是澳大利亚政府的 “双面人生”。这边厢,国会里的议员们拍着桌子声泪俱下,控诉俄罗斯 “破坏地区和平”,2025 年 2 月还加码制裁,一口气把 70 名俄罗斯官员、79 个实体列入黑名单,连无人机零件都禁止卖给俄罗斯,号称 “史上最严制裁”;那边厢,国内的石油企业正靠着俄罗斯原油赚得盆满钵盈。 三百多万吨油可不是小数目,按西方给俄油定的每桶 60 美元限价算,这就是 11 亿多美元的生意,俄罗斯拿了大头,澳大利亚企业光炼油和销售差价就赚走好几亿。有网友调侃:“澳政府的眼泪怕不是从嘴角流出来的?” 为啥会出现这种 “自打脸” 的操作?根源就在澳大利亚的能源命门和西方制裁的漏洞里。澳大利亚本土炼油厂这两年频频停产维护,汽油进口 80% 依赖新加坡和韩国,柴油更是一半以上靠进口。 而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转口港,早就成了俄罗斯石油 “改头换面” 的大本营 —— 俄油运到新加坡精炼后,原产地就成了新加坡,正好绕开西方的直接制裁。更妙的是,澳大利亚参与的 G7 对俄油限价令,只管直接交易,不管第三方转口,这简直是给 “暗度陈仓” 开了绿灯。 俄罗斯这边更是 “乐见其成”。自从西方搞限价,俄罗斯就宣布不卖给执行限价的国家,但架不住有人 “曲线求购”。 澳大利亚通过新加坡买油,既帮俄罗斯赚了外汇,又不用违反俄方的禁令,堪称 “双赢”—— 当然,这 “双赢” 的代价是澳大利亚的国际信誉。有数据估算,这 300 多万吨石油至少给俄罗斯带来 8 亿美元收入,正好能补上部分制裁损失。 事件曝光后,澳大利亚政府的反应堪称 “影帝级”。官方先是含糊其辞说 “正在核实来源”,接着甩锅给 “企业自主采购”,最后干脆玩起文字游戏:“我们制裁的是俄罗斯直接出口,第三方转口不在此列。” 这话连乌克兰都听不下去了,泽连斯基的顾问直接嘲讽:“一边喊着支持乌克兰,一边给俄罗斯送战争经费,这就是西方的‘正义’?” 其实这事儿早有端倪。2022 年 12 月西方搞俄油限价时,就有专家指出 “漏洞太大”,俄罗斯可以通过转口、换船、改单据等方式规避制裁。澳大利亚企业说白了就是 “揣着明白装糊涂”—— 新加坡的俄油比其他来源便宜 10%,傻子才不买。 而政府更是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源价格低了,通胀能压一压,企业利润高了,税收也多了,经济数据好看比什么都重要。 这出闹剧戳破了西方制裁的虚伪本质。所谓的 “对俄严厉制裁”,不过是给选民看的表演。 澳大利亚嘴上喊着 “挺乌反俄”,身体却很诚实地抱住俄罗斯的石油罐子;欧盟一边禁俄油,一边默许匈牙利买俄油,还搞出 “限价但不限购” 的骚操作。说到底,在利益面前,所谓的 “价值观同盟” 不堪一击。 更有意思的是后续发展。俄罗斯已经放出风来 “不评论第三方转口”,明摆着看破不说破;乌克兰媒体还在追着问 “澳大利亚要不要退钱给俄罗斯”;澳大利亚企业则赶紧找新的转口渠道,生怕断了便宜油源。 有分析师预测,这事儿最后大概率 “不了了之”—— 毕竟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更没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制裁就是个笑话。 从本质上看,澳大利亚的 “油荒闹剧” 是西方霸权衰落的缩影。当制裁变成 “选择性执行”,当价值观让位于利益,所谓的 “国际秩序” 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遮羞布。三百多万吨俄罗斯石油,不仅烧热了澳大利亚的油箱,更烧穿了西方政客的虚伪面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