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议员曾言: 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

美议员曾言: 对付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停止购买中国生产的任何产品,全部购买美国的产品。 在美国超市货架前,一位顾客拿起保温杯,标签上“中国制造”四个字跃入眼帘。远处国会山,一位议员高呼:这就是敌人!如果全民响应,购物车将空荡荡,美国工厂能瞬间满负荷运转?还是物价飙升,民生告急? 这位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里克·斯科特的言论总爱把中国产品当成靶子。就在今年10月29日,他在美国国会引入一项法案,名为保护美国人免受危险中共产品侵害的立法,直指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存在安全隐患,必须全面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这话听着耳熟,他从2019年起就反复强调,美国人买中国货就是在养虎为患。斯科特在佛罗里达州的选区讲话中,多次点名民用无人机和日常用品,说这些东西买一件,就等于给对手添砖加瓦。 中美经贸这摊事,本来是两好一好。中国工厂勤勤恳恳,做出价实物美的产品,美国消费者省钱又省心。拿数据来说,美国商务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的货值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涵盖电子配件、日用品到工业零件。没了这些,沃尔玛的货架得空一半,老百姓冬天取暖的电热毯,99%靠中国供货,超市里找不着美国货,价格还得翻倍。斯科特这主意,说白了就是让美国人自己吃亏。 回想疫情那会儿,美国医院口罩告急,全靠中国紧急出口和海外华人捐助,才勉强顶住。那些海量口罩从广东工厂流水线下来,直奔太平洋彼岸。要是早听斯科特的话,早抵制了,那护士们还得用垃圾袋裹身。农业上更明显,中国过去是大豆头号买家,占美国出口六成。贸易摩擦一闹,中国转头买巴西和阿根廷的,今年干脆零订单,美国豆农损失900亿美元,农场仓库豆子堆成山,卖不出去只能烂掉。 斯科特推的全买美国货,听着爱国,实际操作起来,美国产业底子薄,接不住这活儿。旧金山联储银行算过,美国家庭消费88.5%是本土货,但那11.5%进口里,中国占四分之一,2.7%的份额全是别人不愿碰的硬骨头。塑料玩具98%中国造,汕头澄海的产业链从模具到包装一条龙,成本低到东南亚都比不过。美国本土开厂,光人工就贵几倍,玩具价码高了,圣诞树下孩子礼物少一半。 小家电也一样,烤面包机、便携收音机,96%以上中国产。珠三角的螺丝钉、塑料壳,全链条配齐,美国想重来,得花十年八年。钱呢?美国人花1美元买中国货,只有45美分到中国,55美分留在本土运输、零售和服务业兜里。苹果手机中国组装,美国公司赚的设计和品牌费更多。要是砍供应链,手机价得涨千刀,店员维修工失业一大片。 贸易战那几年,加关税结果呢?美国CPI涨0.53个百分点,服装家具价飞得最快,普通家庭每月多掏几百美元。这哪是打中国,分明是自家老百姓买单。中小企业零件成本暴涨,裁员关门,迁厂回美招工难,效率还低。中国这边,早不卡脖子了,华为鸿蒙系统、芯片自研顶上,稀土锂电池技术全球领先。美国电动车手机厂,离了中国货,先得停摆。 斯科特把中国当敌人,这帽子扣得没道理。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买美国大豆飞机,美国要中国日用品配件,谁也离不开谁。全球产业链绑一起,中国优势是几十年攒的规模和效率,不是说换就换的。斯科特这套,说是纸上谈兵,实际坑了美国人。 今年3月20日,斯科特又推“让美国旗在美国造”法案,说中国公司钻空子卖假冒美国旗到电商平台。这话听着气势汹汹,可美国海关数据,中国仍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前七个月货值超2000亿。没了这些,零售业就业得掉一大截。7月2日,他在官网发文,呼吁买美国货帮停中国脚步,还在福克斯新闻上写专栏,重复老调。 12月8日那回,他说中国大蒜用污水种,国家安全风险。10月28日,又联手议员想从军基地剔除中国蒜和海鲜。10月11日,他在社交帖子里谈中国贸易政策,关停政府关切一堆。斯科特这些动作,表面护国,骨子里是政治秀,刷存在感。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哪管这些。 中国经济稳扎稳打,高水平开放大门越开越大。产业链优化,创新驱动,美国单边主义只会自讨苦吃。长远看,这种抵制叫嚣,经不起市场检验,美国消费者、企业、农民,最后都得算这笔账。合作才是王道,互利共赢的路,走得越宽越稳。 中美经贸这盘棋,美国人真要全盘推倒,自家先乱套。中国人呢,继续埋头苦干,产品越做越好,朋友圈越扩越大。斯科特的话,风一吹就散,现实数据摆在那,谁也赖不掉。 这份纠葛里,美国政策越走越偏,内部矛盾越堆越高。中国韧性足,底气硬。展望下去,美国人会慢慢醒悟,市场选择总比政客口号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