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千亿富豪左晖因肺癌去世,可奇怪的是,他确诊后,第一时间就花大价钱去美国治疗,看最好的医生用最贵的药,结果还是没能留住自己的命…… 5月2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50岁的左晖最后一次按下手机屏幕。 这位曾登顶中国地产中介首富、手握链家与贝壳两大帝国的商业传奇,最终输给了肺癌。 1971年,左晖出生在陕西渭南一个科研家庭。 父母都是工程师,他却对数字更敏感。 1990年,他考入北京化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化工厂,却因“车间太闷”辞职。 中关村的小柜台,成了他的第一站。 卖电脑配件时,他被供应商坑过货款,被客户骂过质量差。 租房子时,更遭遇了人生最狠的一击。 交了三个月房租,房东却带着人闯进来扔行李,原来对方根本没打算出租。 “从富翁变流浪汉”的一夜,让他看清了两个真相。 一是底层生存的艰难,二是中介行业的混乱。 这段经历,也成了他的“创业启蒙”。 1995年,他和大学同学凑了五万块,做保险代理。 四年间,他们把本金翻到500万,又在行业整顿前及时套现。 这笔钱,成了后来创立链家的启动资金。 2001年,北京楼市刚起步,中介市场却像片“灰色丛林”。 黑中介吃差价、假房源泛滥,租客交着高价,住的可能是“不存在的房子”。 左晖偏要“反其道而行”。 他带着团队跑遍北京楼盘,一家家核实房源信息,要求每套房必须“真实存在、真实在售、真实价格”。 同行笑他“傻”,别人靠虚假信息赚快钱,他偏要砸钱养“真房源”。 2005年楼市调控,大批中介倒闭,链家却逆势扩张到300家门店。 因为消费者认“靠谱”。 2011年,他推出“安心服务承诺”。 假房源赔百万,交易不成退佣金。 这些“笨功夫”,让链家成了“中介界的一股清流”。 但成功背后是透支。 那些年,他每天工作到凌晨,靠安眠药入睡。 压力最大时,体检报告显示“肺部阴影”,他却只当是“累了”。 2013年,50岁的左晖拿到肺癌确诊报告。 医生说他“幸运”,发现时是早期,手术切除三分之一肺叶,仍有希望。 他动了“全球寻医”的念头。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靶向药、德国免疫疗法、国内顶尖专家会诊……所有顶级资源都为他敞开。 但肺癌的狡猾远超预期。 癌细胞不断变异,药物产生耐药性,放化疗的副作用让他暴瘦30斤,连签字都手抖。 更致命的是,他没停下工作。 术后三个月,他戴着氧气面罩开视频会议。 2018年链家升级贝壳找房,他躺在病床上改PPT。 2020年贝壳上市敲钟,他在后台盯着屏幕,手指因化疗肿胀得握不住话筒。 他的妻子回忆:“他总说‘等忙完这阵就治’,可哪有什么‘这阵’。” 八年里,他看着贝壳市值破6000亿,看着链家门店开遍全国,却看着自己的肺一点点衰竭。 2021年5月,左晖离世,留下1038亿遗产。 但仅仅一年后,这笔财富缩水至274亿。 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他留下的“商业拼图”太难拼。 链家的核心是“人”,他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彭永东接棒CEO,却要面对行业下行、政策调控。 贝壳上市后,股东结构复杂,利益博弈从未停过。 更关键的是,左晖的“强人文化”难复制。 员工习惯了“老板拍板”,面对市场变化时决策效率骤降。 左晖的故事,是一代创业者的缩影。 用毕生心血缔造商业帝国,却终究敌不过生命的无常。 他曾说:“健康是1,其他是0。”可当“1”倒下,再多的“0”也堆不出完整的数字。 如今,链家与贝壳仍在运转,“真房源”依然是行业标杆。 但人们更记得的,是那个在中关村小柜台前发誓“改变中介行业”的青年,是那个即使躺在病床上仍盯着电脑的创业者,是那个用生命验证“健康比财富更重要”的清醒者。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左晖身价千亿,为何治不好一个肺癌?肺癌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