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个月,就一个月。直接从神坛上给你拽下来,摁在地上摩擦。上个月还人均“未来是你的

一个月,就一个月。直接从神坛上给你拽下来,摁在地上摩擦。上个月还人均“未来是你的”,这个月命中率直接干到三成多,三分球更是铁得能盖房子。 这画面太真实了。最近看霍姆格伦和文班亚马的对决就有这种感觉。新人刚冒头那会儿确实惊艳,全联盟都眼前一亮。可蜜月期一过,各队教练组可不是吃素的。你的进攻习惯、传球路线、甚至运球后的习惯性动作,全被剪成录像反复分析。接下来就是针对性防守,无限换防、提前卡位、放投防突,一套组合拳下来,再猛的新秀也得懵圈。 想想当年的东契奇,新秀赛季就炸裂,第二个赛季立马被重点照顾。数据一度起伏,逼得他不断调整节奏,开发后撤步三分和背身单打。现在的SGA也是,从快船的3D球员到雷霆核心,每一步都是顶着防守压力硬练出来的。这些球星不是没撞过墙,是硬生生把墙撞出了个洞。 约基奇的经历更典型。当初多少人吐槽他移动慢、防守差?结果人家用历史级的手活和篮球智商重新定义了中锋。字母哥刚进联盟时瘦得像竹竿,现在这一身肌肉完全是练出来的。他们的武器库都是一年一年往里加东西,没有捷径。 反观有些高顺位新秀,天赋肉眼可见,却倒在了“二年级墙”面前。本内特、富尔茨这些名字听着都可惜。问题出在哪?有时候是伤病,但更多是心态没转过来。还想着靠天赋吃饭,没意识到NBA的竞争是365天不间断的。 球队环境也很关键。马刺对文班亚马的保护就做得很好,严格控制出场时间,慢慢增加战术权重。而有些球队急着出成绩,把新人当救命稻草用,反而容易拔苗助长。 说到底,NBA就是个大型进化实验室。你能看到球员实时升级系统补丁——今天被放空三分,明天就加练500个;今天被造进攻犯规,明天就学会慢三步对抗。这种残酷又公平的竞争机制,才是联盟保持活力的根本。 看看季后赛就知道,能走到最后的球队,核心球员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塔图姆交了多少学费才学会破包夹,布克打了多少铁才练出无解中投。所谓超巨,其实就是把短板补齐的过程压缩到最短的人。 新人要过的关还多着呢。如何应对客场哨声,如何在背靠背比赛保持手感,怎么在社交媒体时代屏蔽噪音。这些场外因素,有时候比场上对抗更考验人。 所以真别急着给年轻人封神。就像玩养成游戏,前期爆种不如后期稳扎稳打。经历低谷未必是坏事,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联盟里多的是伤仲永的故事,但更多是怀特、哈特这种靠努力站稳脚跟的榜样。 给点时间吧。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新秀们好好上这堂“欢迎来到NBA”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