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女留学生,拿着学生签证的身份,直接就开起了专门帮人办来华签证的

一位来自尼日利亚的女留学生,拿着学生签证的身份,直接就开起了专门帮人办来华签证的公司。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都炸开了锅:这不就是在钻空子吗?用两万块注册资金就能插手主权相关的事,这门槛也太松了吧! 你知道吗?中国的学生签证(X1/X2签)用途写得明明白白——仅限来华学习、进修,绝对不允许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外国人在华工作必须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学生签证和工作签证的审批流程、资质要求完全是两码事。这位留学生倒好,拿着学习的身份,直接跨界干起了涉及国家主权的签证中介,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打零工”,而是赤裸裸的违规操作。 更让人揪心的是,签证中介根本不是“低门槛小生意”。按照中国相关规定,经营出入境中介服务,必须先向省级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申请资质,取得《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还要有不少于100万元的注册资金,固定的经营场所和专业从业人员,后续还要接受公安、工商等多部门的联合监管。两万块注册资金?连合规中介的门槛零头都够不上,居然就能注册公司、承接签证代办业务,这背后的注册审核环节,确实让人不得不质疑。 网友的愤怒不是没道理。签证办理直接关联国家出入境管理秩序,是主权范围内的重要事务。正规中介需要核对申请人身份信息、材料真实性,还要遵守中外双方的签证政策,可这种“钻空子”的公司,为了赚钱很可能铤而走险——比如伪造邀请函、虚报来华事由,甚至帮助不符合条件的人骗取签证,留下非法滞留、跨境违法的隐患。之前就有案例,个别非法中介帮人办“商务签”实际是来打工,最后不仅申请人被遣返,中介也被依法查处,这种教训还少吗? 更讽刺的是,这位留学生自己就是“签证受益者”,却反过来利用签证制度的漏洞牟利。学生签证给的是学习交流的机会,不是违法经营的“通行证”。两万块的注册资金,撬动的是无数申请人的信任,更是国家出入境管理的底线。网友担心的不是“外国人来华创业”,而是“违规创业没人管”——如果连涉及主权的中介服务都能随便钻空子,那其他领域的监管岂不是更难落实? 其实这事儿也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地区市场监管和出入境管理的衔接存在漏洞,注册公司时没核实经营者的签证类型和从业资质;二是对非法出入境中介的打击力度还需加强。签证代办不是小事,一旦出问题,影响的是国家的管理秩序和安全,绝不能让“低门槛”变成“无底线”。 对于这种违规行为,该查处就得查处,该完善制度就得完善。既要让违规者付出代价,也要堵住审核环节的漏洞,不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毕竟,开放不是放任,包容也不是纵容,任何在华经营的行为,都得守中国的规矩、遵中国的法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