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马库斯和平小屋事件中的“自律委员会”是怎么回事了。 马库斯和平小屋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根据官方通报,所谓的“自律委员会”,根本不是什么正规的管理机构,说白了就是弃管的老旧小区,没有正儿八经的物业,由社区与居民或者闲散人员组织的自发形成一个自管小组,就是个没合法身份的“三无组织”。 这样一个本应服务 居民的自治组织,却给自己套上“自律委员会”的名头。更关键的是,它并没收费资质,却以“管理”之名收钱,还去骚扰别人正常经营,简直是把自己当地头蛇了。 平时也许没人与他们计较。 可他们千不该万不该,把算盘打到了马库斯和平小屋头上。 要知道,这家店不是普通的商铺,它是以以公益展览的形式传承历史记忆的,里面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是记录侵华日军暴行的历史罪证,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本应被所有人珍视和保护。可这个“三无组织”,眼里只有收取“保护费”的蝇头小利,为了这点好处,连历史的分量、公益的底线都抛到了脑后,这般行径,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这次他们可真是捅到马蜂窝了。 酒后是上门沟通的社区书记被停职调查,“自律委员会”也被要求整改。 但刚才看到马库斯发布的视频,他表示对调解结果不满意。 公众心中的疑问也尚未完全消散:无资质收费的责任如何追究?这些年它们一共收了多少钱,收的钱干什么用?基层治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