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国网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航拍。

合肥虚拟电厂对全市新能源充换电设施进行高效调度。

国网安徽电力(合肥)皖美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对充电设施进行安全巡视。
合肥市民在4S店内通过扫二维码申请安装个人充电桩。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十四五”以来,安徽合肥供电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强化供电保障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公共充换电网络,优化个人充电桩报装服务流程,创新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打造现代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高质量公共充换电网络体系
11月12日,在合肥市始信路上的国网滨湖智慧能源服务站内,市民张先生体验了高效充电服务——使用站内超级快充桩,不到10分钟即完成车辆补电。
作为综合性新能源汽车服务示范点,该站自2020年6月投入运营,集快速充电桩、V2G充电桩、超级快充桩及四座换电站于一体。其中,个超级快充桩的单枪充电功率可达480千瓦,最快10分钟即可为车辆“续航”。在换电服务方面,蔚来、泽清新能源等四座换电站协同运行,最快90秒就能完成电池更换,全站日均服务能力超2000次,单站换电规模居华东地区首位。
自2021年起,合肥市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年均增长率达83%。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8.47万辆,预计年内将突破50万辆大关。为满足持续增长的充电需求,全市已建成各类新能源充电桩32.08万个,车桩比1.5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10月,全市充电桩累计提供充电量达14.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十四五”以来,合肥市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7年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乡镇全覆盖”。“我们积极响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在城市区域加快建设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公共充电网络,持续推进充电设备升级,提升充电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交、直流充电桩2600余个,初步形成覆盖城市、乡镇与高速公路的‘十分钟’充换电站网络。”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专责刘畅说。
在乡村地区,该公司推行“小规模、广布点、连成线”的布局策略,结合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在中心乡镇、热门景区等需求集中区域建设充电桩717台,成功打造“环巢湖”绿色充电圈。同时,利用50个乡镇供电所公共区域建成196个公共充电桩群,推动城乡充电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推进充电网络建设的同时,国网合肥供电公司不断强化电网支撑能力。2024年以来,新建和改造配电变压器1905台、线路675条,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接入需求。为积极响应国家“三年倍增”行动方案,该公司将持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全面纳入配电网整体规划。预计到2027年,将初步构建合肥全域便捷充电圈。
新能源汽车变身“充电宝”
11月10日,合肥市政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内,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协助市民左先生使用V2G双向充放电桩,将新能源汽车电池中储存的电量反向输送至电网。
今年,合肥成为全国9个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共建设完成13座具备反向放电功能的换电站,新能源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电网的“充电宝”。
“从外观看V2G双向充放电桩和普通充电桩差异不大,但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在用电高峰时段,将新能源汽车电池储存的电能反向‘卖’给电网。以一辆电池容量为100千瓦时的车为例,车主利用峰谷价差单次可获利超30元。”国网合肥供电公司营销部专责徐晃介绍道。
作为全国车网互动试点项目之一,合肥市政务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于今年2月投运。该站共设置27个V2G双向充放电桩,集“光储充换+车网互动”功能于一体。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全程参与项目规划,对光伏、充电
设施及储能配置等进行专业评估,并依托合肥市虚拟电厂实现对站内多种能源设施的协同控制和调度优化。
据测算,合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容量约2300万千瓦,最大充电负荷约60万千瓦。要让这些分散的资源与电网安全高效互动,离不开合肥虚拟电厂这样的智慧调度平台。今年以来,合肥虚拟电厂已与多家充电平台和车企开展数据交互,实现与安徽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互联互通,为车网互动未来常态化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铺平道路。
按照规划,合肥将在2026年建成全国领先、体系完备的车网互动先行区,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能源绿色转型。
个人充电桩报装免证办、零跑腿
“从买车到充电桩通电还不到一周,并且全程都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实在太方便了!”11月11日,合肥市滨湖新区佳源巴黎都市小区业主孙女士看着自家车位上刚刚通电的充电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便捷服务始于11月7日。当天,孙女士在4S店选购新车后,通过手机扫描现场的办电二维码并提交个人信息。当日下午,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包河分公司客户经理丁媛媛与她取得联系,次日上门进行现场勘察。11日上午,充电桩完成了通电,车位距离小区预装的充电桩专用集中表箱仅21米,真正实现了“购车+办电”一步到位。
“2024年5月以来,我们陆续在佳源巴黎都市小区内设置了58个集中表箱,可满足621位车主需求。通过提前布局,该小区已有412位车主完成便捷接电。”丁媛媛介绍道。截至目前,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已累计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超5000个专用表箱,这一举措使得用户车位至电源接入点平均距离缩短至30米以内,降低接电成本20%以上。
数据显示,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今年1~7月,全市新能源汽车销量9.62万辆,同比增长30.57%。同期全市新增新能源个人充电桩3.21万个,预计全年新增数量将突破7万个。为应对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该公司于2024年6月推出“让电动汽车和我一起回家”服务品牌,着力打通“购车-申请-安装”流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
“以往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后,要到供电营业厅或线上申请安装充电桩,并自行联系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开具充电桩施工许可等证明。”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卜云介绍。如今,服务模式全面优化:全市26个汽车4S店及车管所内均设置便捷办电“二维码”,实现了“购车即申请”。
在简化申请材料方面,该公司同时创新推出“一小区(社区)一证明”服务模式,联合街道、社区和物业公司,以小区为单位统一出具充电桩安装许可证明,避免每位车主重复提交,服务覆盖全市45个小区和18个社区街道。通过打通政企数据共享链路,供电业务系统能够在线自动校验并调取用户的身份证、车位产权证等5类关键电子证照信息。居民通过线上渠道申办个人充电业务时,无需自行准备和提交材料,真正实现了“免证办、零跑腿”的服务升级。
展望未来,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制定与国家“三年倍增”行动相契合的2025-2027年详细规划。“预计至2027年,全市将建设集中表箱约2万个,服务超12万车主,‘一社区一证明’将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社区,让便捷服务惠及每一位新能源车主。”卜云说。李岩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