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对补齐公共交通短板、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具有积极作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城市管理难题。对此,10月31日上午,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第二次联组会议举行,对昆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申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忠、赵波、唐琪、李开德、邓水云,秘书长李庆平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勤勋主持会议。
会前充分准备
提问有的放矢
“目前,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中,市级各有关部门是如何分工的?今后将采取何种措施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力量,共同推动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的三网融合绿色出行一体化体系方面,我市计划如何做?体系建成后可以为我市交通环境带来哪些变化和利好?”
“美团、青桔、哈啰3家企业在主城区11.6万多辆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量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下一步计划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把好运营企业车辆投放关?”
“目前,我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乱放情况突出,已经成了城市管理工作的顽疾,极大地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在整治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乱停乱放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加以解决?”
……
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有的放矢,问题极具针对性,直指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
人大依法监督不打无准备之战。为做好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好此次专题询问,本次常委会会议前,市人大城环委聚焦地铁站点、医院、商圈、高校等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多轮有针对性的暗访,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9月28日,又专门组成视察组,深入西山区和呈贡区,实地视察昆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在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对专题询问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发挥刚性监督作用
聚焦解决突出问题
此次专题询问采取“一问一答一测评”方式进行。会上,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协同管理、“三网融合”发展计划、车辆投放、加强电池充电安全管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运营企业退出机制等方面展开询问。副市长梁崑及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消防救援支队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认真答复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问题。会议现场,提问人直指问题核心症结,被询问人回答问题切题准确、实事求是、开门见山。通过回答问题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属地、企业各方做了有成效的工作,各部门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楚,措施明确。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属地、企业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在把好准入关口、调控投放总量、创新管理制度、规范停放秩序、提升骑行体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体现了城市管理水平。
“但对照市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期盼,当前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车辆投放无序扩张、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安全风险隐患较多、交通违法行为频发等,不仅影响市民出行,更破坏城市形象。”张勤勋指出,通过此次专题询问,将发挥人大刚性监督作用,进一步督促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聚焦突出问题,深挖症结根源,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昆明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便利出行需求。
专题询问后
将跟踪监督
本次专题询问会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等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五个区的政府分管负责人,昆明经开区、昆明高新区、滇池度假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哈啰、美团、青桔3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及昆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到会列席。每个询问问题答复结束后,参加会议的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答复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是系统性工作,相关部门要强化统筹管理,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刘申寿强调,要以开放理念管理城市,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突出结果导向,以问题整改结果作为检验专题询问效果的重要标准,让市民在享受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更满意、更有获得感。针对专题询问情况,梁崑还就进一步抓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工作作表态发言。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市人大城环委还将根据审议和询问情况,形成正式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并适时进行跟踪监督;市政府要将办理结果在6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为加强监督闭环管理,明年将适时对市政府整改落实专题询问问题及研究处理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审议意见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昆明日报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