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抗日爱国将领、原国军起义投诚少将师长糜藕池在贵州省毕节市被枪毙,糜藕池到死也想不明白自己已经起义投诚为何还要被枪毙。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7月,贵州毕节,一个名叫糜藕池的男人被押赴刑场。 他当时54岁,心里充满了困惑和不解。 就在两年前,他刚刚带领几千人马起义投诚,为解放贵州立下功劳。 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忻口战场与日军血战,是受人尊敬的爱国将领。 他还是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被视为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 但不到两年时间,他却成了“反革命”,最终被处决。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糜藕池生于1897年,家乡在贵州毕节。 那地方山高路远,清朝末年时穷困潦倒。 他家是普通农户,日子过得紧巴巴,没什么背景。 清朝倒台后,全国乱成一团,贵州更是军阀混战,今天你上台明天他下台。 糜藕池这样的穷小子想出头,只有一条路:当兵。 于是他加入了黔军,也就是贵州地方军阀的部队。 黔军装备差,军饷少,但好歹管饭。 他在里面扛枪打仗,混了几年。 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蔡锷从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糜藕池也跟着部队从贵州翻山越岭去打仗。 这场仗规模大,他作为小兵亲历了炮火连天的场面。 在旧军队里混,今天活着明天可能就没命,纯粹是炮灰。 但他熬了近十年,从新兵变成老兵,积累了些带兵经验。 他知道再混下去没出路,必须找机会改变。 转机出现在1925年。那年黄埔军校招第二期学生。 这学校是孙中山办的,蒋介石当校长,有苏联支持,在当时很时髦。 糜藕池跑去考试,居然考上了,进了步兵科。 这一下身份大变,从地方杂牌军小兵变成“天子门生”。 黄埔一二期学生都是宝贝疙瘩,学校纪律严,天天操练上课学思想。 他学了东征北伐的战术,毕业后留校当教官,带过入伍生,干过总队连长和中队长。 这履历在当时算坐上了火箭,可他的火箭飞得慢。 黄埔里派系多,要浙江老乡或校长心腹才能升得快。 糜藕池是贵州人,没背景,性格可能较闷,不属于蒋介石嫡系。 所以同学当师长军长时,他还在团级打转。 1930年才当上中央教导第二师四团团附,就是副团长。 后来调第三师第九团副团长。 直到1935年,熬了十年才升第八十五师五零六团上校团长。 这速度在黄埔二期里算慢的,但好歹有了实权。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日军从北往南打,糜藕池所在第九十四师被拉上前线,参加忻口会战。 这场仗是抗战初期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第二战区司令卫立煌调集中央军、晋绥军、川军阻击日军。 糜藕带的五零六团顶在最前面。 战斗极其惨烈,日军飞机大炮坦克轮番进攻。 阵地白天丢晚上抢回来,他带部队死扛。 全团伤亡过半,糜藕池自己也负伤,中了弹片。 忻口会战国军虽最终撤退,但拖住了日军南下步伐,打出了威风。 糜藕池因功升第二百五十五旅少将旅长,时年40岁。这个少将是拼命换来的。 忻口战后,糜藕池算打出了名,但因负伤且非红人,被调二线工作。 1938年7月伤好后调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当高参,挂中将衔但没兵权。 9月去战干团当总队长,培训军官。 1939年才沾点兵权,任第九十四师副师长,可说了不算。 他还去陆军大学镀金。抗战后半段基本在后方搞培训,没再上战场。 1941年调回贵州,任军管区编练处处长兼保安干部训练班教育长。 这活像养老,管地方保安队和民兵,防日军渗透。 贵州山多部队散,他整天跑演习保后方。混到1945年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糜藕池越调越偏。 1946年调南京首都警察厅西郊警察局局长兼警察学校总队长。 从带兵将军变成片警头子,明显不在国民党核心圈。 1947年11月才补正式陆军少将军衔,可见多没存在感。 老蒋用人绝了,太平时不重视,战局崩了想起他。 1948年秋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溃败。 糜藕池是贵州人有人脉,被调回老家任川黔绥靖公署独立第一师师长,驻贞丰县兼县长。 这师是杂牌部队几千人装备差士气低。 任务是守贵州门户挡解放军。 糜藕池心里苦,黄埔二期抗日负伤,到头当炮灰。 但军令如山。 到贞丰管兵管民,国民党后勤崩了,士兵几个月没饷吃不饱。 据说糜藕池钱财上干净,没贪腐还挤公款发饷,但杯水车薪。 部队早无战斗力。 这就是糜藕池的一生起伏折射时代变迁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转折。 主要信源:(陈予欢编著,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09,第1713-17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