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鹰潭,一场以“家”为主题的基层治理焕新行动正扎实推进。当地摒弃形式主义,从体系、机制、民心、品质四个维度精准发力,以务实举措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新路径,将“好社区”建设从蓝图变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体系破题:五级联动织密治理网络
过去,基层治理常因责任分散、协同滞后陷入“条块分割”的困境。鹰潭市通过顶层设计,构建起“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县主责、街道落实、社区参与”的五级工作体系,将分散力量拧成一股绳。
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城市更新暨好社区建设”工作专班,整合住建、民政等12个核心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疏通堵点,通过高效文函传递指令,确保政策直达社区一线。配套出台的《“好社区”建设工作要点》列出十项重点任务,为治理网络划定清晰脉络。如今,鹰潭社区治理实现全覆盖:城管力量常态化进驻,“红色物业”覆盖面扩大,体育设施焕然一新,15分钟生活圈内服务完备,驻区规划师提供定制方案……这些变化源于五级体系的上下联动与左右协同,彻底改变了“社区求人、部门推诿”的局面。

机制创新:闭环落实跑出服务速度
好体系需配好机制。鹰潭市通过“比学赶超”与闭环落实“双轮驱动”,激活治理效能。
“比学赶超”机制包含三招: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晒成绩、传经验;举办现场观摩会,推广标杆社区模式;开展“交叉取经”,让先进社区帮扶后进。余江区某社区通过学习滨江社区经验,建成嵌入式养老托育机构,解决年轻人后顾之忧,获居民点赞。
更受好评的是“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专题攻坚”三级闭环机制。网格员和居民议事平台成为“民意探头”,小事街道即办;跨部门难题由相关部门48小时内响应;复杂问题提级至党建引领协调会,实行“首接负责制”。贵化社区涵洞积水问题从“半月无进展”变为“一周解决”,服务效率显著提升。

民心筑基: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合力
社区治理离不开居民参与。鹰潭市通过“红色物业”和特色议事品牌,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当家人”。
“铜城夜话”将议事桌搬到广场楼院,夏夜凉风中共商民生;“逢四说事”固定日期直面群众诉求;“议起当家”聚焦物业费、公共收益等“关键小事”,实现家园自治。信江新区某小区通过三轮协商,最终确定全龄满意的外墙维修方案,从分歧重重到全票通过,彰显群众参与力量。
在服务供给上,滨江社区整合67家社会力量,构建全龄服务体系:免费理发、体检惠及数千人;暑期公益课堂、养老食堂人气旺盛;“社区达人”组建十余支文体队伍,文艺演出、邻里派对接连不断,让居民找到归属感。
品质升级:海绵理念打造宜居环境
鹰潭市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社区建设,构建“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机制。作为全国示范城市,鹰潭以7个试点社区为样板,新老城区“差别对待”:补齐设施短板,避免大拆大建,保留社区风貌与烟火气。“建管一体”模式让居民参与规划评议与施工监督,确保改造符合需求。

截至目前,21个老旧小区完成海绵化改造,环境提升,房价上涨;数十个公园建成提升,提供生态休闲空间;15个城市内涝点整治完成,基本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社区“韧性”与生态品质同步提升,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梦想成为现实。
从体系重构到机制创新,从民心凝聚到品质升级,鹰潭市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用务实举措回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