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乌军投降。 11月11日这天,俄乌战场上传来的一则消息直接炸了锅——哈尔科夫州北部重镇沃尔昌斯克,爆出了大规模乌军投降的事,这消息一出来,不管是军事圈还是外媒都炸了营。 综合俄国防部和多家外媒的报道,被俄军团团围住的乌军,终究还是没绷住,近日不少士兵直接举着白旗走出了阵地,那场面在俄方发布的视频里看得一清二楚。 视频里的画面看得人心里发沉,沃尔昌斯克早被打成了一片废墟,断墙残壁上全是炮弹炸过的黑印,有的地方还冒着淡淡的黑烟。 一群乌军士兵排着队从废墟里走出来,手里举着的白旗有正规的,还有些明显是临时找的白布料子,甚至有人把白床单撕了当白旗,在寒风里飘得晃晃悠悠。 他们走得很慢,身上的军装沾着泥土和灰尘,脸上没什么表情,看得出来是真的撑不住了,再也没有了之前硬撑的劲头。要知道这可不是零星几个士兵偷偷投降,从视频里的队列长度来看,足足有几十上百人,说是“大规模”一点都不夸张。 可能有人会问,一个沃尔昌斯克,至于让双方拼到这份上,最后还逼得乌军大规模投降吗?这话可就问到点子上了,这地方别看不大,位置却金贵得很,说是哈尔科夫州的“北大门”一点不掺假。 它离俄罗斯边境也就5公里的距离,又是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以前一直是乌军在哈尔科夫前线的补给“输血泵”,每天都要输送上千吨的弹药和燃料。 对俄军来说,拿下这里就等于掐住了乌军的脖子,不仅能建立起一道缓冲区,把乌军和俄罗斯边境的别尔哥罗德州隔开来,更关键的是能直接威胁到哈尔科夫市——要知道哈尔科夫可是乌克兰第二大城市,要是这大门被俄军踹开了,首府的安全就悬了。 其实乌军会走到投降这一步,早有苗头。俄军这次打沃尔昌斯克,明显是做足了准备,跟之前的打法完全不一样。一上来就下死手,先用导弹把沃尔奇亚河上的桥全炸断了,直接断了乌军最主要的补给线,然后又抢占了周边的制高点,把所有进城的公路都纳入火力覆盖范围。 乌军就算想绕道送点补给,也得冒着被“龙卷风”火箭炮轰平的风险,基本上是把城里的守军困成了“瓮中之鳖”。 更狠的是俄军的重火力轰炸,1.5吨的温压弹专门轰地下掩体,3吨重的FAB-3000巨弹直接把乌军盘踞的工厂夷为平地,爆炸的蘑菇云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见,把这座小城硬生生炸成了“绞肉机”,双方每天的阵亡人数加起来曾达到过两千多人。 被困在里面的乌军也不是什么杂牌军,是第36海军陆战旅和第82空突旅这样的精锐部队,可再精锐的部队也扛不住弹尽粮绝。 地下掩体被轰塌,吃的喝的快没了,弹药也所剩无几,连无人机这种“眼睛”都被俄军专门打掉了,根本没法跟外界有效联络。 之前乌军指挥部也想过派援军,可俄军早就布下了“围点打援”的埋伏,援军一出来就会被半路截杀,几次下来也不敢再轻易派兵了。就这样耗了几天,城里的守军实在撑不下去,才出现了视频里举白旗投降的一幕。 消息爆出来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真假。俄国防部这边不仅发了消息,还放了现场视频,后来不少外媒也跟进核实了,没发现视频有造假的痕迹。 而乌克兰军方的回应就耐人寻味了,记者追问是不是有大量士兵投降,发言人没正面承认也没否认,只含糊其辞地说“沃尔昌斯克方向的局势极其困难,我方正在尽最大努力坚守”。 这话其实跟默认也差不多了,要是真没这回事,直接否认就行,犯不着说“极其困难”,更不会早就开始组织当地居民撤离,至今已经撤了四千五百多人。 说句实在话,这些士兵选择投降真的能理解,都是血肉之躯,在弹尽粮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包围里,硬撑着也只是白白牺牲。 可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很残酷,西方之前承诺的武器好多都还在路上,等真送到了,前线的士兵早就撑不住了。 而且沃尔昌斯克一丢,整个哈尔科夫的防线就出了个大窟窿,俄军现在已经控制了市区60%的区域,接下来既能以这里为基地建立缓冲区,又能直接南下威胁哈尔科夫市区,还能牵制住乌军的精锐兵力,让他们没法支援其他战场,堪称“一石三鸟”。 当然,咱们也得保持严谨,现在具体投降了多少人还没个准数,俄军没说,乌军也没透,只能等后续更多消息。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投降人数多少,这事儿对乌军的士气打击太大了,原本就吃紧的防线现在更岌岌可危。 之前俄乌在沃尔昌斯克就反复拉锯过,2022年俄军占过,后来被乌军夺回去,这次俄军卷土重来明显是势在必得。 如今投降的一幕发生,说不定真会成为东部战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接下来就看乌军能不能守住哈尔科夫,西方的援助又能不能及时到位了,这战局的走向,还真得再等等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