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态度一致,这才是最可怕的。网友说:确实是,最大的鹰派在民间。一想到731和南京大屠杀,我虽一女子,报仇雪恨,也是今生之愿。 有的人说:血海深仇,族谱单开,只要知道历史的能不仇恨吗?日本当时是想灭中国的,占中国土地,杀人如麻,根本不留余地,日本人的残暴,远超过希特勒,只要宣布对日作战!人民会全民皆兵。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只要聊到日本,中国人的情绪几乎像按了同一个开关——刷一下全线亮红,别的议题吵成一锅粥,可一提到731、南京大屠杀,立场瞬间整齐得像阅兵队列。 还有网友说得更狠:“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态度一致,这才是最可怕的”,这话一点没夸张,因为哪怕是平时不看新闻、甚至政治冷感的人,只要听到那段历史,也会沉下来。 这种罕见的一致,到底怎么来的?是被谁煽动的吗?其实根本不用谁教,只要把那段历史听明白,正常人都难说“无所谓”。 要知道,731部队把活人当“材料”,细菌战、冻伤实验、活体解剖,每一样都是电影都不敢拍的残忍。 关键是,这些不是传说,而是档案、申告书一页页摊在那儿,越公布越让人心里发凉。 而南京,是另一张压在人心里的“底片”,30万不是数字,是30万张脸、30万次心跳被生生掐断。 杀人比赛、焚尸坑、江面尸流,这些东西写进审判书,也刻在无数家庭的记忆里,很多老人讲起那段经历,是带着颤的。 有人找不到祖辈的骨头,有人到老都记得躲日军时的脚步声,你说这种记忆能淡吗? 正是这种“知道”的重量,让情绪代代不散,很多家族族谱里直接写着“死于倭寇”“被日军害”,你想想,写进族谱的事,会轻易被忘? 更不用说每年公祭日、纪念馆、新档案公布、学校默哀,这些都是明明白白告诉下一代:不是逼你恨,而是为了你知道真相,知道哪条线碰不得。 偏偏现实又一直在往伤口上添盐,靖国神社年年有人参拜,把战犯当英灵;教科书把侵略写成“进入”,慰安妇说成“自愿”;还有人敢公开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 再加钓鱼岛争端、台海议题小动作、福岛核污水排海……每一件都像在提醒我们: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还在考验你的现在时。 所以老百姓的态度才会那么死板——不是故意硬气,是被逼得心里没有退路,而且大家说的都特别扎心:我们不是好战,是怕历史重来一次。 说白了,这种一致不是天生的,是事实把人往一个方向推的。 要说中国人对日本的情绪为什么会“卡死”,还得从现实的几把“扳手”说起。 历史那笔账没结清,日本自己还不停地往上添料,最典型的就是参拜靖国神社,战犯被当成英雄,这事搁谁那儿都难咽气。 更别提教科书能把侵略写成“进出”,一缩词就想把一整代人的苦难抹成小插曲,这种态度不但不让人释怀,反而会让新一代更反感。 还有钓鱼岛、台海方向上的那些小动作,像是在试探中国人底线似的。 福岛核污水更是把周边国家的安全当儿戏,你说,一个国家如果真想“翻篇”,会这么干吗? 结果就是,中国民意像弹簧一样被压久了,反弹自然更狠,形成如今这种全国范围的高度一致。 但这份一致不是盲目的,老百姓心里很清楚,问题不在普通日本人身上,该区分的大家分得比政客还清。 日本也不是没人反省,有律师几十年坚持替中国劳工追责,有广岛核爆幸存者年年来南京鞠躬道歉,也有日本游客看到纪念馆展品直接跪地痛哭。 这些举动,中国人不是没看见,也不会忘。 真正让人火大的,是另一种日本形象:否认历史、不肯反省、还想在现实上搞事情。 民间那句“打日本捐命”,听着夸张,本质只是宣示态度——你要是想再来一次侵略,中国人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宰割,这不是“好战”,是很硬的一条底线。 民意的数据更说明问题:不买日货、不愿去日本旅游、对历史问题态度鲜明…… 这些不是情绪话,而是实际选择,表面上看像“鹰派”,实则是基于安全感的本能反应,一方面非常强硬,一方面又非常理性,知道合作能带来好处,但前提是日本必须把历史态度摆正。 所以,当有人说“中国老百姓在日本问题上态度一致,这才是最可怕的”,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份态度本身,而是另一端——加害方试图让受害者忘记,甚至试图把历史从教科书上抹掉。 一个不忘记伤痛的民族不可怕,一个忘记伤痛的民族才危险。 至于“报仇雪恨”,在今天的语境里,已经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事,而是三层含义:让真相站得住,让国家站得稳,让和平站得久。 中国人对日本问题上的这份一致,说到底,是经历过极端苦难之后,对“不能被再伤害一次”的本能守护。 这份态度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自动消散,它只有在历史被真正正视、真诚道歉落地之后,才会慢慢软下来,但绝不会消失,因为记住历史,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