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
廊坊12人入选涵盖9个项目类别
记者从市文广旅局获悉,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印发《关于公布河北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经各地推荐申报、专家委员会评审、社会公示等规范程序,全省共有167人获评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廊坊市12人成功入选,涵盖传统医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等9个项目类别,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注入强劲新生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非遗技艺的核心承载者、实践者与传递者,是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力量。
此次廊坊入选的12人覆盖项目类别丰富多元,既囊括了扎根民间的传统技艺,又包含了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艺术,充分彰显了廊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丰富的非遗资源。
在传统医药领域,李彦清凭借传承多年的中医李氏正骨技艺入选。该技艺历经数代积淀,以诊断精准、施治巧妙、疗效显著的特点在当地享有盛誉。李彦清多年来不仅坚守临床实践,更致力于技艺传承,培养了一批年轻传承人,让古老正骨术焕发新生。
在传统音乐类,邵根庆、李西华、齐建国分别承载着里东庄音乐老会、冀中笙管乐(王圈村音乐会)、安次区笙管乐(南响口梵呗音乐会)三项非遗项目。他们深耕民间音乐数十年,熟练掌握笙、管、笛、箫等多种乐器演奏技巧,传承的曲谱既保留了古乐的典雅庄重,又融入了地方民俗的鲜活气息,多年来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校园展演、文化交流等方式,让濒临失传的传统笙管乐重新走进大众视野。
在传统舞蹈与戏剧领域,赵明浩传承的大河各庄竹马,通过灵动的舞姿、鲜明的角色塑造,再现了民间节庆的热闹场景,其表演兼具观赏性与民俗内涵,是廊坊民俗文化的鲜活载体;陈会军作为永清河北老调的代表性传承人,深耕剧种数十年,熟练掌握唱腔设计与表演技巧,坚守舞台演出,更致力于老调剧目整理与新人培养。
曲艺类传承人张荣容以西河大鼓为载体,凭借圆润的唱腔、生动的叙事,将民间故事与乡土风情娓娓道来,多年来活跃于基层演出一线,让西河大鼓这一传统说唱艺术贴近群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藏海明(中幡)、卢德祥(左各庄杆会),以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民间体育的阳刚之美,传承过程中既坚守技艺本源,又注重表演形式创新;传统美术类的周继红(錾刻)与传统技艺类的王勇(燕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李刚(家具制作技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让古老技艺在市场中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廊坊市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通过搭建传习平台、举办展示活动、加大资金扶持等多项举措,推动非遗项目不断发展。此次12名传承人入选省级名录,既是对廊坊非遗保护成果的肯定,又为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市将进一步健全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大对入选传承人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技艺传授、作品创作与文化交流,让更多非遗项目走出廊坊、走向更广舞台,助力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记者张泰源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