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安庆市聚焦文化精品打造 让遗产“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大皖新闻讯11月14日上午,安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安庆”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安庆“十四五”协调发展成就。对于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的成绩,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袁成浩表示,“十四五”以来,安庆市住建局聚焦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聚焦打造文化精品,乡愁记忆焕发新活力;聚焦棚改危改旧改,老城旧貌焕新颜;聚焦三大主业发展,行业治理实现新突破。

其中在打造文化精品,乡愁记忆焕发新活力方面,通过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提请省政府公布了潜山市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市政府公布了第二批101处历史建筑、7县(市)政府公布了252处历史建筑,完成45片历史地段潜在对象普查认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公布了第一批8片历史地段。配合央视节目组完成纪录片《文脉春秋》(安庆篇)拍摄,推动开展2023年“中国安庆20世纪建筑遗产文化学术活动”。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推进安庆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在国家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安庆滨江ECD(油罐生态文化中心)、倒扒狮街36号和倒扒狮街60号活化利用入选安徽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第一批典型案例。出台《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深入实施“千村万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程,逐步建立完善保护名录体系,6个村成功申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13个村被列入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全面加强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共普查、认定、建档传统建筑398栋,潜山市被列入2024年省级传统建筑修缮示范县项目,“万涧经验”被住建部列入“第二批设计下乡可复制经验清单”在全国推广。

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具体是怎么开展的?安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袁成浩表示,该市坚持规划引领、制度保障,注重挖掘历史、项目带动,让遗产“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推进规划编制。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推进安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规划年限至2035年)和《安庆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案》编制。完成《安庆市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安庆市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

立足建章立制。出台《安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安庆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将《安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入五年(2022-2026年)立法计划。贯彻中央及省相关文件精神,印发实施《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工作方案》,明确11项重点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单位。

持续深入挖掘。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对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按程序组织申报,对潜在历史建筑对象予以确认公布。所有历史建筑均完成了测绘,并按照要求建立了专门档案并挂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相关信息全部录入到住建部信息系统平台。

坚持项目带动。投资1.06亿元,实施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L型街区)保护利用项目,街区内的58处历史建筑得到了进一步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争取国家专项债资金1700万元和中央预算资金660万元,完成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严凤英旧居等4处古建筑修缮以及周边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升级改造。投资约3亿元,打造安庆市滨江ECD,对其中2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争取省、市专项资金480万元,按照“濒临倒塌优先、保护价值重大优先、群众反映强烈优先”原则,实施城区38处历史建筑抢救性维修。成功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推进安庆大观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实现大观亭和大王庙街区连片开发建设,总投资约3.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推进桐城胜利街、东大街、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总投资3.74亿元。完成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雪湖里片区完成运营招商工作并开街。

大皖新闻记者蒋六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