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75年,周总理病重,需要鸽子蛋补充营养,却到处都找不到,这时,有人对邓颖超说

1975年,周总理病重,需要鸽子蛋补充营养,却到处都找不到,这时,有人对邓颖超说:“宋庆龄家里养了100多只鸽子。” 当时,周恩来的健康状况已经严重恶化,膀胱癌晚期的他,体重骤降至仅有61斤,身体虚弱至极。作为他的妻子,邓颖超深知,周恩来此时所需要的不仅是药物治疗,更多的是一种能迅速补充营养且易于吸收的食物,而鸽子蛋,正是那种理想中的食物。 但是,鸽子蛋在寒冷的冬季几乎无法找到,尤其是在物资紧缺的年代,北京的市场里根本没有任何供应。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恩来的情况越来越危险。 就在这时,周恩来的一位秘书提到了一个不寻常的建议,向宋庆龄求助。 宋庆龄,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多年的朋友。她的家中饲养着大量鸽子,并且在那个冬天,她的鸽子正好能够产蛋。 更重要的是,宋庆龄与周恩来之间的情谊深厚,早在1924年黄埔军校时期,宋庆龄就曾多次为周恩来提供帮助,在白色恐怖的风雨岁月里,她为周恩来掩护脱险,那份友谊始终未曾改变。 于是,邓颖超便向宋庆龄求助。得到消息后,宋庆龄毫不犹豫,亲自走进自己的鸽舍,在寒冷的冬天里为周恩来找到了第一批鸽子蛋。 鸽子是她和丈夫孙中山的共同爱好,而饲养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庆龄将收集鸽子蛋作为每周的重点任务。她知道,周恩来急需这份营养,于是每当有蛋产出,她都会立刻派人送到中南海。 为了确保鸽子能够在寒冷的季节里继续产蛋,宋庆龄还特意为它们建造了带有地暖的玻璃房。在饲料中,她甚至加入了自己用来保养身体的西洋参,来促使鸽子产蛋。 这些鸽子蛋,对于周恩来说,它们承载着的不仅是营养的补给,更是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每一口蛋液,都像是宋庆龄对他半个世纪的真挚情感的传递。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周恩来忍着剧痛,努力将这些鸽子蛋吞下,甚至在最后一次进食时,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是,尽管宋庆龄全力以赴,收集和送去的鸽子蛋依然未能及时赶到。就在她心神不宁、将最后一批鸽子蛋系上红绸带、准备送往医院时,周恩来已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