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突然宣布了 10月31日,日本综合商社双日公司宣布,已开始从澳大利亚进口镝和铽,这些原料会先在马来西亚加工,再运往日本,这是日本首次从中国以外的渠道获取这类关键重稀土。(环球网) 这笔交易背后是2023年埋下的伏笔。当时双日公司与日本金属与能源安全机构共同向澳大利亚莱纳斯稀土公司投资了2亿澳元,锁定了该矿山最高65%的镝和铽产量,这大约能满足日本市场30%的需求。 镝和铽可不是普通矿产,它们属于重稀土家族,是制造电动汽车电机和风力发电机高性能磁体的关键材料,能让磁体在高温下保持稳定。没有它们,新能源产业可能就要减速了。 日本这次突破背后是深深的焦虑。根据数据,中国掌握着全球近70%的稀土产量,而重稀土的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今年4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日本汽车制造商铃木和美国福特都曾因此暂停生产,供应链脆弱的神经再次被触动。 日本构建的“澳大利亚采矿—马来西亚精炼—日本消费”新链条,看似绕开了中国,实则成本高昂。从澳大利亚运矿石到东南亚加工再运回日本,整个过程比直接从中国进口成本显著上升。莱纳斯生产的重稀土价格已经高于中国产品,这部分额外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日本消费者身上。 日本对稀土供应链的布局远不止这一条线。他们与美国铝业合作在澳大利亚建设镓精炼厂,与法国合资兴建全球最大稀土回收工厂。10月底,美国特朗普政府更与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签署了一系列稀土合作协议,西方主导的“去中国化”稀土供应链正在形成闭环。 日本过去十几年在稀土自主化道路上屡败屡战。他们尝试从越南、印度进口,却发现某些所谓“印度稀土”包装袋上竟印着“中国制造”的小字。深海采矿计划同样遭遇挫折,一台号称“深海霸王”的采矿机在5500米海底被水压扭成了麻花。 中国稀土产业的强大不仅在于资源储量,更在于技术优势。中国拥有全球98%的稀土精炼能力,能将稀土氧化物提纯到99.999%的极高纯度。日本最好的企业也只能达到99.99%,这0.009%的差距在高端应用上就是天壤之别。 全球稀土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日本此次成功从澳大利亚进口重稀土,标志着资源供应链从单极向多极转变的开端。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可能削弱中国稀土产业的影响力,但也将倒逼中国稀土产业向高端产业链升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