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哥哥段有光1959年出生,1979年对越反击战牺牲,年仅20岁,追记三等功。弟弟段有明1962年出生,1981年收复扣林山作战时牺牲,年仅19岁,追记一等功,现安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 1979年的边境战场,到处是泥泞和炮火,20岁的段有光刚穿上军装没几个月。他出发前跟邻居家的小孩说,等他回来就带糖,可这颗糖,再也没人能等到。 战友后来回忆,段有光牺牲那天,是为了抢回被敌人夺走的电台。他抱着电台往回跑,子弹打穿了他的胳膊,他却没松手,直到最后倒在阵地上,电台还紧紧贴在怀里。 哥哥的消息传回村里时,段有明正在田里帮邻居收玉米。送信的同志站在村口喊“段家有人在吗”,他心里咯噔一下,扔下锄头就往家跑。进了院门,看见娘坐在门槛上,手里捏着一张折了又折的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他凑过去一看,纸上“牺牲”两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那时候他才17岁,突然就明白,以后再也没人在他闯祸时替他背黑锅,再也没人把省下的馒头塞给他了。 从那天起,段有明像是突然长大了。以前总爱跟在哥哥屁股后面当“小尾巴”,现在天天帮着娘下地、挑水,晚上就坐在哥哥那张旧木床上,摸着哥哥留下的军帽发呆。军帽里还夹着一张照片,是哥哥参军前拍的,穿着的确良衬衫,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他对着照片小声说:“哥,你放心,家里有我呢。” 1981年春天,村里又开始征兵。段有明没跟娘商量,直接报了名。娘知道后,把他锁在屋里,哭着捶他后背:“你哥已经没了,你再去,是要娘的命啊!”他隔着门喊:“娘,哥是为国家牺牲的,我是他弟弟,我得替他把没站完的岗站完!”娘最终还是没拗过他,只是在他走的那天,往他包里塞了一沓煮鸡蛋,还有哥哥那张照片。 扣林山的战斗打得异常惨烈。段有明所在的连队负责穿插任务,要在敌人眼皮底下摸上阵地。有天晚上,他们在密林中潜伏,突然下起了暴雨,衣服全湿透了,冷得直打哆嗦。他把照片掏出来,借着闪电的光看了看,照片上的哥哥好像在对他笑。他心里热乎乎的,想着等胜利了,就把哥哥的故事讲给战友们听。 总攻那天,敌人的炮弹像雨点一样砸下来。段有明带着一个战斗小组往前冲,突然发现侧翼有几个战友被敌人火力压制住了,动弹不得。他大喊一声“跟我来”,端起冲锋枪就朝敌人的火力点冲去。子弹打中了他的肩膀,血一下子涌了出来,他咬着牙继续往前冲,直到把敌人的火力点端掉。战友们冲上来时,他已经倒在了血泊里,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张被血染红的照片。 后来,部队给段家送来了一等功的奖状。娘把两张奖状挂在墙上,一张是哥哥的三等功,一张是弟弟的一等功。每年清明,娘都会带着祭品去麻栗坡,对着两座紧紧挨着的墓碑说:“有光,有明,娘来看你们了。你们兄弟俩在这儿不孤单,娘知道,你们都是好样的。” 现在,麻栗坡烈士陵园里,段家兄弟的墓碑前总放着新鲜的野花。常有年轻人来这里献花,听守陵的老人讲那对兄弟的故事。老人说:“那时候的娃啊,心里装着家,更装着国。他们用命换来了咱们现在的好日子,咱不能忘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