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国在威海卫海域打捞出一艘潜艇,拆解下908吨钢材,然而,英国首相却强势要求:“还给我们!” 威海卫海底,四十多年一艘英国潜艇静静躺着,锈蚀斑斑,像是殖民旧账的遗物。1972年,我们打捞上来的时候,拆解出908吨宝贵钢材,本是为自家海军练兵,谁知大洋那边英国首相突然跳脚,嚷嚷着要我们还回去。这事儿背后,藏着多少历史纠葛和技术秘密? 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候,英国人还在黄海沿岸占着租借地,刘公岛上建了海军基地,派兵舰巡弋,维护他们在远东的利益。HMS Poseidon号是帕提亚级潜艇,1929年下水,长88米,宽9米多,排水量超过1400吨,常在渤海湾附近活动。1931年6月9日,它浮出水面搞鱼雷射击训练,海上有雾,视线模糊。结果跟一艘从青岛开往上海的裕大号货轮撞上了,那货轮是蒸汽船,载满煤炭。 碰撞后,Poseidon号右舷撕开大口,海水灌入,几分钟就沉到40米深。艇上56人,31人逃生,21人没出来,包括困在鱼雷舱的。英国人用了戴维斯逃生装置救出几人,这是历史上头一遭,影响了后来潜艇安全规范。 英国海军当时派航母赫尔墨斯号、重巡洋舰贝里克号和姐妹艇珀尔修斯号去搜救。中国渔民和船员也帮忙,拉起落水者。事后调查,英国指挥失误是主因,雾天没减速,训练也不到位。裕大号船长被英国人审问,中方认定是海上意外。这事儿国际上闹了阵子,很快就让位给日本侵略东北的新闻。 Poseidon号残骸就那么留在海底,二战打得火热,英国忙全球战场,日本占了那片海域,也没人动它。战后,英国撤了海军基地,威海卫全归中国。残骸偶尔钩渔网,影响捕鱼,还干扰海军训练。到七十年代初,我们海军正大力发展,核潜艇部队上马,水下打捞技术成了急需。 1972年,上海海难救助打捞局组队,秘密去威海卫作业。用起重船和潜水员,花几个月把残骸拉上来。海底泥沙厚,结构锈坏严重,但还是拆解出908吨高强度钢材。这些钢耐腐蚀,含合金元素,用来做医疗器械、光学仪器和航空零件,对工业帮了大忙。通过这活儿,我们学到水下定位、重型起吊和爆炸物处理的技术,对后来海上工程有实打实帮助。打捞细节藏了三十多年,到2009年才公开,一本书和纪录片抖了出来。 英国那边,本来蒙在鼓里。美国历史学家史蒂文·施万克特研究潜艇沉没史,在香港图书馆翻到中国杂志《现代舰船》2002年文章,无意挖出1972年的事。他跑中英档案,访幸存者后代,六年工夫。2009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北京承认打捞,但说没发现艇员遗体或私人物品,残骸报废处理了。英国议会影子国防大臣朱利安·刘易斯质询中方,幸存者家属不干,说这是扰乱坟墓,刘公岛旧英国海军公墓碑石乱堆一气。 2011年,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坚持要归还残骸或相关物品,口气硬邦邦,视作历史财产。中方回应清楚:这是我国领海里的废弃物,已合法处理,没啥好还的。施万克特在书《波塞冬:中国秘密打捞英国失踪潜艇》里提,这事儿反映两国历史遗留,但也显出我们技术进步。英国媒体炒作,说我们是为偷学潜艇技术,其实主要是练兵。那年中美关系缓和,尼克松访华,英国希思首相也推欧洲共同体,还来中国访问,但对这事没公开硬来。后来首相借题发挥,提所有权,可没真行动。 七十年代,我们自力更生,海军从弱到强,打捞一艘旧船,就练出真本事。钢材回收,工业升级,国防稳固,都是实惠。英国人要还,根子在旧殖民心态上,威海卫本是我们地盘,残骸躺海底四十载,早成无主物。依法处置,维护主权,天经地义。这不光是技术事儿,更是主权事儿。两国关系走过来,互利合作为主,历史账得清算,但不能挡前进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