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在外偷偷纳了小妾,并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得知后,抄起一把长刀就向外冲去,跑到威继光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大声说道:“今天我非杀了你不可!” 明朝嘉靖年间,海浪拍岸,倭寇肆虐,一位将领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却在家事上瞒天过海。纳妾生子本为延续香火,谁知纸包不住火,那位刚烈夫人抄刀直奔军营,一声怒吼震动帐篷。这场家变,究竟是忠义的代价,还是私德的裂痕? 戚继光生在1528年,山东登州人,从小世袭武职,十八岁就娶了王氏为妻。王氏是万户南溪王将军的闺女,将门虎女,骑马射箭样样行,嫁过来后管家理事一条龙。戚继光呢,早年守卫登州,嘉靖三十八年南下浙江抗倭,练出戚家军,鸳鸯阵法威震敌胆。台上州、温州一带,倭寇闻风丧胆,他收复失地,朝廷升他都督佥事。可世袭军职,家里催生子嗣的压力山大。戚家祖训,香火不能断,族中长老书信不断,戚继光三十多岁了,王氏膝下空空,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挠头。 王氏不是娇滴滴的闺阁小姐,她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军粮不够时变卖嫁妆凑米面。倭寇围新河城,她组织妇孺穿盔甲上城头,摆出空城计,敌军疑神疑鬼退兵,朝廷封她淑勇夫人。这份忠勇,搁现在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可戚继光在外头,扛不住压力,嘉靖四十年左右,私下纳了沈氏为妾。沈氏是军中劳役妇人,生下长子戚祚国。不久,陈氏和杨氏也进门,各添儿子,戚安国、戚昌国、戚报国、戚兴国,五子陆续落地。 这事儿瞒得严实,本以为天知地知。可嘉靖四十年秋天,戚家远亲来访,酒桌上闲聊,说漏嘴了句“戚将军那些小子,长得真像他”。王氏一听,脸色铁青,当晚翻旧信,对上军中传闻,全盘托出。她气血上涌,第二天抄起长刀,直奔军营。跑到戚继光门前,一脚踹开房门,大声吼道:“今天我非杀了你不可!”帐篷里,戚继光跪地认错,说是为延嗣别无他法。王氏刀没落下去,但这火气,烧断了夫妻情分。军中士兵劝架,她甩开众人,刀划过桌案,兵书散落,转身离去。从那天起,戚府变了味。 风波平息后,戚继光让陈氏的儿子戚安国过继给王氏,当嫡子。王氏冷冷应下,不再管军务。饭桌上,她低头吃,不跟戚继光说话;大事小情,让下人传话。沉默比吵架更扎心,戚继光独酌时,杯中酒都苦了。万历十一年,戚安国病逝,才十四岁。王氏守灵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眼睛肿成核桃。灵堂一撤,她收拾家当,带上剩银,回娘家去了。那年戚继光刚贬到广东,前途灰暗。 戚继光抗倭功劳大,隆庆五年升总兵官,镇守蓟门,修长城,练兵二十万,挡住蒙古铁骑。可张居正死后,党争起,他遭小人弹劾,万历十三年罢官,贬广东,万历十九年回登州。晚年穷苦,卖家当度日,寓居破屋,身边冷清。万历二十八年,病逝登州,六十八岁。朝廷追赠武毅将军,身后事办得体面些。王氏还活着,有人劝她去送终,她摇头:“既已别过,何必再见。”她留下一本家账,记半生开销,清清楚楚。末页写道:“丈夫非恶人,唯道不同。”这话说尽了她的清醒。 搁我们现在看,这家变映出那个时代女人的难。男尊女卑,王氏没离婚闹大,她选择回娘家,守住尊严。这份刚烈,值得敬重。戚继光是英雄,但英雄也有软肋。私德不修,家国一体,失一不可。党史里讲,革命先辈家事公事两不误,戚继光这事儿,给后人提个醒,忠于党,忠于家,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