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看得很准,中国若不购买俄罗斯石油,会使俄陷入绝境。可惜,美国不让中国购买俄罗

美国看得很准,中国若不购买俄罗斯石油,会使俄陷入绝境。可惜,美国不让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图谋注定落空。 2022年2月那会儿,西方国家火速拉开制裁大网,欧盟直接对俄罗斯石油设价格上限,美国也跟进层层加码。石油这玩意儿,对俄罗斯来说就是财政的半壁江山,出口收入占了总盘子三分之一左右。美国情报评估清楚得很:俄罗斯油气出口2024年高达11.1万亿卢布,中国市场就吞下近45%的份额。   要是中国不买了,俄罗斯资金链一断,经济准得栽跟头。为啥美国这么笃定?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是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2024年进口量1.08亿吨,占中国总进口的19.3%。这数据一摆,美国就想通过外交牌逼中国减购,甚至用贸易优惠当诱饵,2024年起多次在会谈中点名能源议题。 中国这边呢,从来不吃这一套。我们坚持市场原则,能源进口看需求、看价格、看稳定。俄乌冲突后,中俄能源合作非但没松动,反而越绑越紧。管道、海运两条腿走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4年底全线投运,每日输送380亿立方米,直达华北工业区。俄罗斯石油价格比国际基准低10%到15%,运输距离短20%,这性价比搁谁不心动?美国施压归施压,中国企业照样签合同、拉油轮。2025年头几个月,俄罗斯供应占比虽有波动,但稳居首位。海关数据摆在那:1-4月,中国原油进口1.83亿吨,同比微增0.5%,俄罗斯仍是头号来源国。 转眼到2025年上半年,美国加码施压。1月,美方通过视频连线警告中方企业,继续进口会影响供应链。结果呢?中国能源部门推多元化,俄罗斯油照样进港。4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806.9万吨石油,价值39.08亿美元,虽同比降12.8%,但整体进口量4806.1万吨,环比只降6.5%,同比还涨7.5%。俄罗斯那边,通过调整运输和贸易伙伴,巧妙绕过欧盟价格上限。中国市场成了他们突破封锁的稳固后盾。5月,中俄联合声明重申巩固全面能源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上层楼,跨境通道安全运营成共识。 下半年,风波更大了。10月22日,美国财政部祭出重锤,制裁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Rosneft和Lukoil,直接点名这些公司绕制裁卖油给中国和印度。特朗普政府扬言,非合规企业将面临二级制裁,金融风险直指中印买家。消息一出,中国国有石油巨头中石油、中石化等暂停部分采购,Vortexa数据显示,前9个月中国国企日均买俄油不足25万桶,Energy Aspects估算约50万桶。欧盟也跟进,第19轮制裁10月23日生效,首次列单中国4家涉油企业,包括两家独立炼油厂和一家贸易公司。 可话说回来,这暂停是暂时的,整体贸易链条没断。中国仍是俄罗斯化石燃料最大买家,10月占其出口收入44%,欧元5.8亿。海关总署10月20日数据:9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828.7万吨,环比涨4.3%,进口额40.66亿美元,虽同比降4.2%,但前9个月总供应减少8.1%,天然气降16.6%,这在全球能源动荡中已算稳健。俄罗斯油气收入虽下滑,但中国市场缓冲了冲击。为什么?因为中俄合作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战略互信。俄罗斯需要稳定出口,中国需要多元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再看中俄互动,9月2日,中俄蒙三国签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设计年输气500亿立方米,计划2030年投产。这不光是天然气,还拉动区域互联。9月26日,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22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丁薛祥副总理与诺瓦克副总理主持,敲定原油贸易扩至3000万吨。 美国这图谋,看得准是准,但注定落空。能源贸易归根结底是经济规律,不是谁想堵就能堵的。俄罗斯没因制裁崩盘,反而通过深化对华合作找到新增长点。中国也没改能源战略,通过多源进口稳住大局。2025年1-9月,俄罗斯对华石油供应虽减,但中国总进口渠道拓宽,伊朗石油猛增,占其九成出口,这叫战略灵活。全球能源市场乱成一锅粥,中俄合作却在贡献稳定力量。 说到底,这场博弈暴露了单边主义的短视。中俄能源伙伴关系,经得起风雨。俄罗斯石油对中国,是丰富进口渠道的可靠选择;对中国市场,对俄罗斯,是制裁下的经济锚点。未来,更多项目上线,如雅马尔LNG扩建,贸易额预计2026年破千亿美元。当然,外部压力还会来。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互利共赢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