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一个国家不一定非得打仗,谁能想到当年把家电、汽车卖遍全球,号称“经济巨人”的日本,现在居然卡在原地动弹不得,不是被人打垮的,而是自己慢慢“蔫”下去的,没硝烟没炮火,却把曾经的那股子冲劲耗得差不多了。 一个国家曾经靠着几台小家电和一辆辆轿车,硬是挤进世界经济前排,可如今呢,工厂订单少了,街头年轻人也稀了,这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日本当年那股子干劲儿,真是让人佩服。二战刚过,全国一片狼藉,政府一咬牙搞起出口导向,鼓励企业专攻制造业。五十年代,钢铁厂和化工厂先动起来,很快家电就跟上,索尼的收音机、松下的电饭煲,一船船运到欧美,价格实惠质量硬,很快就抢了市场。六十年代,汽车产业发力,丰田、本田的轿车开进美国街头,出口额占GDP比重直线上升到15%以上。七十年代,日本GDP年增率保持4%以上,八十年代初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宝座。那时候,东京股市热火朝天,企业流水线日夜转,全球超市里到处是日本货,经济神话就这么铸成了。 可好景不长,九十年代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就陷进低谷,人口问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到68.6万,比上年少5.7%,这是自1899年有记录以来最低,比政府原预计的2038年提前14年破底线。总和生育率更惨,只有1.15,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东京都才0.96,平均一个女人生不到一个娃。死亡人数反倒涨到159万,出生死差拉大到近90万,人口净减少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没了影儿。这样的节奏,社会老龄化加速,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近30%,年轻人比例直线下滑。 劳动力市场最先扛不住,当年靠人海战术撑起的制造业神话,现在缺人缺到慌。2023年数据,51.4%的企业喊缺固定员工,创历史新高。制造业尤其难,九州的半导体集群,本是芯片产业希望,2023到2025年人才缺口就1100人,未来十年还得差900人。台积电建厂后,当地岗位空缺飙到十年前13.4倍,过去20年行业员工减六成,全球份额从近一半滑落。企业只能靠机器人补窟窿,可东京超市搞自动收银,老人不会用,反倒增加负担。机构估,到2040年劳动力缺口1100万,比不少国家总人口还多,这不光是数字,是整个经济链条的隐患。 消费市场也跟着缩水,没人就没买气。日本从九十年代起就进低消费时代,现在老龄化雪上加霜。单身家庭占比从1980年的19.8%涨到近40%,大家爱买便宜货,堂吉诃德和100元店生意火爆,新车消费从3.7%掉到2%,二手车倒成了主流。房地产更糟,空置房达900万间,七宅一空成常态,东京外头不少房产成烫手山芋。支出结构变了,医疗养老占大头,家电衣物这些传统品类份额下滑,市场像死水一潭,提不起当年劲头。 政府不是没想办法,砸钱搞生育补贴,从2023年起儿童一出生给50万日元,扩托儿所,推动男休育儿假,东京还试每周四天工作制。可这些招数收效甚微,年轻人房价高就业难,结婚意愿低,非婚生育才2.5%,出生率该降还降。恶性循环越转越紧,人口种子坏了,劳动力跟不上,产业消费都瘪了,日本这经济巨人,就这么在自家人口坑里慢慢蔫巴下去。 从日本这事儿看,人口关乎国家命脉,抓不住就得栽跟头。中国早有警醒,人口政策走在前头,三孩支持落地快,社区托育服务建起来,企业弹性工作时间推行广。这些年,职业教育抓紧,培养科技人才,电商拉内需,绿色消费上台阶。比起日本,我们更注重统筹,教育医疗降门槛,青年就业稳岗位,人口红利转质量红利。这样的路子,不光稳自家,还给世界支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