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董事长突然口出狂言!如果中国大陆强攻台湾,那么你们将会得到的将是一个“经济死岛”!这是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给出的答案! 一个半导体巨头的高层,在国际媒体镜头前直言不讳:两岸若生冲突,岛内经济将成死地。这话听来惊心动魄,却道出产业链的脆弱真相。全球芯片命脉系于一线,谁敢轻易撼动?悬念就在于,和平对话还能否化解这道难题,还是技术浪潮悄然改写结局? 台积电这家公司,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就靠着国际分工才站稳脚跟。张忠谋带队引进美方技术,加上岛内政策支持和市场机会,慢慢建起晶圆代工的格局。到现在,它占了全球六成多份额,这全是跨国资源拼出来的结果。想想看,早年工厂在竹科园区落成,工程师们埋头搞工艺,空气里都是化学品的味道,硅片在机器里转个不停,从跟跑到领跑,就这么一步步来。 可进入新世纪,外部环境变了样。美方推供应链回流,日方使劲拉投资,大陆这边则稳扎稳打搞技术自立。这些压力让台积电不得不调整步子。2022年,刘德音接任董事长,正赶上地缘风波不断。他知道,新竹的先进线还扛着九成高端产能,这种集中布局给岛内经济添了活力,也埋下隐患。半导体这行,对环境要求高得吓人,车间得保持恒温恒湿,电网晃一下,晶圆就全废。台积电的硬实力在设备上,软实力在数万工程师的经验和专利库里。要是中断,这些东西散了,设备闲几个月就成废铁。 为避风险,台积电在海外下手。2021年底,亚利桑那厂奠基,沙漠里建起洁净室。日本熊本项目也同期开工,当地团队忙着接设备。这些布局看着是全球化,实际是地缘政治逼的。但本土生态难搬,新竹集群靠设计、材料、设备企业无缝对接,海外复制起来费劲。 2022年8月1日,CNN专访里,刘德音直球出击。他说,大陆要是动武统一台湾,大家都没赢家,台积电生产线会停摆,岛内经济成死岛,全球秩序跟着乱套。这话一出口,全球半导体圈炸锅。台积电客户有苹果、英伟达这些大头,产能一断,手机、汽车全遭殃。岛内经济结构单薄,台积电市值占股市三成,产业链养活几十万人,税收顶着财政大梁。刘德音这番表态,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也点出政治风险对生意的冲击。岛内高度依赖半导体,商业决定总绕不开地缘博弈。 刘德音强调,芯片厂不是说搬就搬的。核心竞争力在工艺经验上,工程师一走,知识产权库空了,设备再好也白搭。冲突场景下,电力网先崩,变电站一停,备用发电机顶不了几天。港口封了,原材料卡住,订单堆积。海外厂虽在建,但亚利桑那水资源紧巴巴,熊本人才得慢慢养,短期补不上缺口。这言论不光是警告,还透出对岛内独特生态的自得,也担心外移稀释技术。 大陆这边,回应稳当。国台办重申和平统一方针,同时加速芯片自主。2023年起,中芯国际7纳米风险试产过关,华为海思用芯片堆叠破性能关,国家大基金三期砸钱搞EUV光刻。到2024年,北斗系统厘米级定位帮制造设备对准,上海微电子28纳米机进量产测试,虽跟阿斯麦有差距,但够用大半工业需求。手机厂商订单转本土越来越多,自给率破30%,这“死岛”威胁的劲头就弱了。客户有备选,单一杠杆不好使,刘德音的话更像战略信号。 长远看,半导体技术民主化了。台积电得想怎么创新,别老靠耸人听闻守旧局。科技史上,主宰者是创价值的人,不是喊破坏的。刘德音这“经济死岛”论,是企业对极端风险的条件反应,但挡不住产业大势。两岸和平发展是正道,大陆以实干迎机遇,自给率冲50%,合作空间更大。岛内企业纠结股东和政治,决策总得平衡,可技术浪潮不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