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2022年3月的时候,时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的彼得·达顿还敢说一句“向台湾提供军火”。更早之前,彼得·达顿还表示澳大利亚会“直接派兵”,其态度的软化显而易见。 可才过了三年,再采访他,却改口说“地区争端得优先用外交解决”,这态度转变,不是良心发现,全是现实逼的。 目前澳大利亚的钱包早就被中国市场捏得死死的,中国已经连续15年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货物贸易额突破300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还多。 澳大利亚最拿得出手的铁矿石,85%都销往中国,2023年光这一项就给澳大利亚带来5910.5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占其对华进口总额的54%,相当于全国每个人都能分到近2.4万澳元的红利。 更别说葡萄酒、龙虾这些特色产品,曾经在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可之前中澳关系紧张时,这些产业直接遭了殃。 澳葡萄酒对华出口一度暴跌96%,四个月时间出口额只剩1200万澳元,无数酒庄倒闭,葡萄烂在地里没人收;西澳的岩石龙虾虽然试着转销韩国、美国,但根本找不到能承接如此大规模出口的市场,价格暴跌不说,大量龙虾只能冷冻积压。 让澳大利亚憋屈的是,自己空出来的市场份额,转眼就被美国、新西兰这些“盟友”抢走,美国对华葡萄酒出口趁机暴涨,新西兰龙虾迅速占据中国商超货架,澳大利亚活生生成了盟友获利的垫脚石。 在军事层面上,澳大利亚看似花大价钱组建了F-35A战斗机机队,72架战机花了170亿澳元,还号称要强化印太军事存在,但真要论起远洋作战介入台海,纯属自不量力。 台海距离澳大利亚本土超过50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飞到纽约还要再远一截,这么长的补给线对澳大利亚来说就是无解的难题。 澳大利亚全军总兵力不过六万出头,就算把三个满编的F-35A战斗机中队全部派出来,也才72架战机,而且这些战机还需要配套的预警机、加油机、补给舰协同作战,可澳大利亚的远洋补给能力本就薄弱,连在自家周边海域维持长期存在都费劲,更别说跨越半个太平洋去台海掺和冲突。 就算美国承诺会提供支持,澳大利亚心里也门儿清,俄乌冲突已经证明,美国对盟友的支持从来都是“口惠而实不至”,真到战时,美国只会优先保障自己的利益,澳大利亚大概率会沦为被牺牲的棋子。 之后国内民意的转向更是给澳大利亚政府泼了一盆冷水。曾经2022年的民调还显示有51%的民众支持出兵介入台海,但短短几年后,洛维国际政策研究所的民调就来了个大反转,72%的受访者明确反对跟随美国介入台海战争,只有21%的人表示支持。 尤其是18-44岁的年轻人,60%都倾向于保持中立,根本不想为了遥远的台海争端让自己的同胞上战场。 澳大利亚民众不是傻子,俄乌冲突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战争带来的能源危机、通胀高企、人员伤亡,让大家看清了强硬外交政策的代价。 澳大利亚民众对中国的正面态度高达69%,远高于对美国的58%,大家心里清楚,和中国保持良好贸易关系才能让钱包鼓起来,才能有稳定的生活,而跟着美国搞对抗,除了得罪重要的贸易伙伴,没有任何好处。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现实是,澳大利亚在地区格局中的孤立风险。东盟国家大多主张和平解决台海争端,都不希望外部势力介入,而东盟是澳大利亚的重要贸易伙伴,要是因为出兵台海得罪了整个东盟,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从2022年的强硬叫嚣到如今的软语求和,澳大利亚的态度转变背后全是利益的算计和现实的考量。 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滋养,军事上没有远洋作战的硬实力,民意上得不到国内民众的支持,外交上还要担心地区孤立的风险,这么多现实枷锁套在身上,就算美国再怎么施压,澳大利亚也不敢真的把自己绑上战车。 所谓的“优先外交解决”,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本质上就是承认了自己既没能力、也没底气、更没意愿介入台海冲突,毕竟在生存和利益面前,所有的强硬姿态最终都得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