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里有桫椤!”11月10日,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赖子钦、黎桂星、余丹丹、刘荣杰、赖金娣等在保护区核心区新丰村发现一片面积十多亩的黑桫椤群落。
经赖子钦等对该片黑桫椤初步测定,这批黑桫椤有3株树龄超百年,株高约9米,胸径达30多厘米,幼株、中龄株均枝叶繁茂、生机勃勃。此前,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核查及定位报告显示,区域内仅记录到28株黑桫椤。这次大面积黑桫椤群落的发现,标志着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种群实现自然繁衍与稳步扩张。
据了解,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的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与恐龙同时代出现于两三亿年前,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科学界称桫椤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植物专家表示,桫椤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日照短、湿度大,无污染、无人为破坏的环境。同时,由于桫椤自身繁殖特点和生存环境的破坏,如今成群的桫椤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多见,许多地方只能偶尔在山间一隅窥见它孤单的身影。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坚持就地保护原则,将黑桫椤原生栖息地纳入核心保护范围,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护监测,重点排查病虫害、人为干扰等风险,为物种生存筑牢安全屏障。
除黑桫椤外,前不久保护区工作人员还在辖区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兜兰。近几年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此外,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还持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鹳;同时野生动物种类显著增加,新增记录水雉、蓝喉蜂虎、栗喉蜂虎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绿头鸭等水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