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吨原油进入炼油厂后,可以提炼出300公斤汽油、400公斤柴油和50公斤煤油,剩

一吨原油进入炼油厂后,可以提炼出300公斤汽油、400公斤柴油和50公斤煤油,剩下的则是沥青、塑料原料等“边角料”。你知道吗?一架空客A320加满油需要4吨煤油,这相当于要炼制485吨原油。那问题来了:同时生产的145.5吨汽油该怎么办?总不能让加油站老板拿着油桶到街上喊“买一送一”吧! 首先得明白,炼油厂不是榨汁机,想榨橙汁就只出橙汁。原油这东西,本质是一堆不同重量的 hydrocarbon 分子混在一起,炼油就是把这些分子按重量分开再重新搭配。 就像把大米、小米、玉米混一锅,加热后按大小轻重筛开,轻的汽油飘在最上面,中的煤油在中间,重的柴油沉在下面,剩下的重渣子再做成沥青、塑料原料。 这过程是 "一锅出",不可能单独把煤油筛出来,其他东西都扔掉 —— 就像炖只鸡,不能只喝汤不吃肉,那也太浪费了。海关的数据也说了,原油炼制成品率能到 93%-97%,汽柴煤油加起来至少占 35%,这都是有规矩的。 再说了,这 "副产品" 汽油的需求大得很,根本不愁没地方去。2023 年咱国家汽油消费量就快 1.5 亿吨了,一天下来近 41 万吨,比那点副产汽油多了上千倍。 您想想,全国 3.4 亿辆汽油车天天在路上跑,光是上下班、接送孩子、出门旅游,哪样离得开汽油? 去年加油站虽然少了 1800 多座,但剩下的 10 万多座生意更火了,中石化的加油站一天平均能卖 10.63 吨汽油,中石油的也能卖 9.57 吨,这还能剩下来? 就算航煤需求突然涨了,炼油厂也有办法调整,不会让汽油冒出来没人要。扬子石化去年就干过这事儿,为了多产航煤,他们改造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反应器,还调了催化剂的活性,不仅每月多产 1.2 万吨航煤,柴油产量压到了最低,汽油成本还降了 300 块钱一吨。 而且现在炼油厂都讲究 "分子炼油",能精准控制每种产品的量,想要多产煤油就调整工艺,汽油产量跟着变,不会瞎生产。 退一万步说,就算某段时间局部汽油暂时用不完,也有地方存、有办法调。四川自贡去年刚投运了个 2.9 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基地,12 个大储罐能存不少油,靠着铁路公路还能运到西南各地,这就是成品油的 "粮仓"。 2020 年疫情那阵儿,大家都不出门,汽油用得少,就是靠这些储备库存起来,后来复工复产,库存很快就消化完了,一点没浪费。要是国内实在有富余,还能出口到东南亚那些国家,海关对汽油出口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根本不愁出路。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汽油早不是只能烧车的 "燃料" 了,还能变成更值钱的 "原料"。广西石化搞了个炼化一体化项目,把炼出来的汽油馏分进一步加工,变成乙烯、丙烯这些化工原料,再做成聚乙烯、橡胶这些东西,用来造塑料袋、汽车轮胎、家电外壳。 金陵石化也在干这事儿,推进 "油转化",把汽油变成高端日化品、专用橡胶,身价一下就涨上去了。这就像把吃不完的粮食磨成粉做糕点,附加值更高,哪会让它闲着?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新能源汽车多了,汽油会不会慢慢没人要?2023 年新能源汽车是卖了 900 多万辆,但汽油消费量反而涨了 11.3%,因为汽油车保有量都到 3.4 亿辆了,基数太大。 而且就算以后汽油车少了,汽油变成化工原料的需求还在涨,塑料、化纤这些生活必需品都离不开它,根本不用担心过剩。 所以您看,炼油厂早把 "产销平衡" 算得明明白白了。从一开始选原油、定工艺,就盯着市场需求,航煤不够了就调设备多产点,汽油多了就转成化工品,实在不行还有储备库和出口兜底。 2023 年航煤消费量涨了 73.6%,汽油也没剩下来,反而不够用,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些说 "加油站买一送一" 的,都是没搞懂炼油的门道,真要是去过炼油厂就知道,从原油进厂到产品出库,每一步都卡着需求来,根本不会让汽油砸在手里。咱老百姓只管放心加油,这汽油啊,从来都是不够用,哪能剩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