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对母子在山洞中躲避日军,突然,儿子大声哭闹,情急之下,母亲将棉絮塞进了儿子嘴里,竟活活将儿子捂死了。 这是一个普通农妇邓玉芬在抗战时期不得不做出的极端选择。但是,只有她自己明白,这个决定带给她的是怎样的心灵创伤与永生的痛苦。 这一幕发生在密云的一个寒冷冬夜,山洞内,躲藏着十多名村民,包括邓玉芬和她的小儿子。日军的搜捕步伐越来越近,邓玉芬的小儿子年仅三岁,因饥饿与寒冷而开始哭闹。 邓玉芬心知肚明,如果孩子的哭声继续,日军必定会发现他们藏身的地方,所有人都将丧命。 在绝望中,她捂住了儿子的嘴,用棉絮将其捂住,直到孩子渐渐停止了挣扎。那一刻,母亲的心几乎要碎了。 她看着怀中逐渐冰冷的孩子,眼泪早已干涸,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痛苦。她曾是这个孩子的生命给予者,如今,却成了他生命的终结者。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邓玉芬和她的家族早已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8年,日军入侵密云,烧杀抢掠,邓玉芬的丈夫任宗武不忍眼睁睁看着乡亲们遭遇摧残,毅然加入抗日自卫军。 邓玉芬没有反对,反而在夜里为他缝制了布鞋,并叮嘱他:“放心去,家里有我,你要多杀鬼子,为咱乡亲们报仇。” 但是,打击接踵而至。 1940年,丈夫被日军俘虏,遭受残酷刑罚后死于非命。 得知丈夫死讯的邓玉芬,虽然内心崩溃,但她没有倒下,而是紧紧地将责任接过,把五个儿子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你爹为了抗日死了,你们是男子汉,就得接下你爹的担子,去打鬼子!” 四个儿子相继参军,却也一个接一个地牺牲。 战争带走了她最亲近的人,甚至是她的骨肉。不过,她始终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送儿子们上战场,并在家中照顾伤员,直到她最小的儿子也死于战火中。 即使失去了一切,邓玉芬依旧没有退缩。抗战胜利后,她的家里已经空无一人,丈夫与五个儿子都未能活着回来。 可是,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和对国家的忠诚。 每天,她都会擦拭儿子的牌位,摆上他们爱吃的食物,对着空荡荡的屋子说:“孩子们,回家吃饭了,鬼子被赶跑了,咱们过上好日子了。” 邓玉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家国大义”四个字。 她的故事,虽平凡,却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感动。因为有无数像邓玉芬这样的普通人,他们舍弃自己的幸福与亲人,为了家国和民族的利益,甘愿付出所有。 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与牺牲,我们才能享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家国、为人民,勇敢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