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妈,是大地最忠实的儿女 在我心里,爸妈没有光鲜的职业头衔,没有体面的办公环境,他们只有一个最朴素的身份——农民。一辈子与土地为伴,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种出了我的三餐四季,也撑起了我奔赴远方的底气。 记忆里的清晨,总被院子里的扫帚声或水桶碰撞声唤醒。天刚蒙蒙亮,爸妈就已经扛着锄头往田里去了。春天种水稻时,爸爸挽着裤脚站在冰冷的水田里,弯腰插秧的动作重复千百遍,腰杆从挺直到慢慢佝偻,身后是一行行整齐的秧苗,像绿色的希望在田里蔓延;妈妈则在田埂上拌肥料、递秧苗,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滋润着每一寸庄稼。 夏天是最熬人的季节,毒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地里的玉米、棉花长得比人还高,密不透风。爸妈戴着草帽,钻进庄稼地里除草、施肥,衣服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晒得黝黑的皮肤上,能看到一道道被玉米叶划开的红痕。傍晚回家时,他们的裤腿沾满泥土,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污垢,端起大碗凉水解渴时,喉咙里发出的“咕咚”声,是我童年最深刻的印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爸妈最忙碌的时候。稻田里金黄一片,收割机轰隆作响,爸妈跟着机器来回奔波,弯腰捡拾掉落的稻穗,哪怕只有一两根,他们也舍不得浪费。院子里晒满了稻谷、花生、棉花,爸妈趁着晴天翻晒、扬场,夜里还要起来查看,生怕一场秋雨淋湿了一年的收成。那些日子,他们的眼睛里满是疲惫,却藏不住丰收的喜悦,嘴里念叨着“今年收成好,能给孩子多寄点学费”。 冬天的田地看似清闲,爸妈却也闲不下来。他们会去田里翻土、施肥,为来年的耕种做准备;在家里修补农具、编织竹篮,或者去集市上卖掉多余的农产品,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北方的冬天格外冷,他们的手冻得通红开裂,却依然坚持劳作,总说“人闲下来就会生锈,多干点活心里踏实”。 爸妈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大道理,却用行动教会了我最珍贵的品质。他们勤劳,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不会抱怨农活的辛苦,只会默默付出;他们节俭,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却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他们善良,邻里之间有困难总会主动帮忙,收割时会互相搭把手,谁家有急事也会挺身而出。 小时候,我总嫌弃田里的泥土脏,嫌弃爸妈身上的汗味重,盼着早点离开农村,去大城市过光鲜的生活。可当我真的长大成人,在城市里奔波忙碌时,才明白那些沾满泥土的日子,那些看似平凡的劳作,藏着最踏实的幸福。每次打电话回家,爸妈总说“家里一切都好,你在外照顾好自己,不用惦记我们”,可我知道,他们的腰更弯了,头发更白了,田里的活计却从来没停过。 去年国庆回家,我跟着爸妈去田里割稻子。才弯了一会儿腰,就觉得腰酸背痛,手里的镰刀也不听使唤。看着爸妈熟练地挥舞着镰刀,动作依旧麻利,可背影却比记忆中佝偻了许多,头发上的白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们一辈子都在土地上劳作,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也献给了我。 我的爸妈,是千千万万农民中的一员,他们平凡、普通,却又伟大、坚韧。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一双勤劳的手,种出了粮食,养育了子女,守护着一个家。他们就像地里的庄稼,默默扎根土壤,承受着风吹日晒,却总能结出饱满的果实。 如今,我在城市里有了自己的生活,可无论走多远,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老家的那片田,还有田地里劳作的爸妈。我知道,他们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愿时光慢些走,愿爸妈身体健康,愿这片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永远丰收,永远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