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种预感 一种挺强烈的预感 这次高市早苗很大概率会把本子坑了,而且是坑的挺惨的那种。 这种预感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盯着她的言行轨迹看了许久才有的判断。作为日本政坛出了名的“右翼硬茬”,高市早苗的每一步操作都透着不管不顾的偏执,而这种偏执放在一个可能影响国家走向的位置上,注定是场灾难。 她最让人不安的就是对历史的扭曲和对邻国外交的强硬姿态。多次公开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甚至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声称“30万人遇难不可信”,这种触碰邻国底线的行为可不是“个人立场”那么简单。要知道,2023年中日贸易总额达3180亿美元(约2.3万亿人民币),日本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7.6%,汽车、电子元器件这些支柱产业的半条命都攥在东亚市场里。真要是把中韩等国的民意彻底惹毛,贸易制裁、市场抵制接踵而至,那些靠海外市场存活的日本企业怕是要集体陷入困境,失业率飙升、经济复苏停滞都是看得见的后果。 国内政策上,她更是剑走偏锋。一门心思推动修宪扩军,2025年度日本防卫预算已飙升至7.7万亿日元(约3800亿人民币),占GDP的1.8%,还计划到2027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2%以上,彻底突破和平宪法的隐性限制。这意味着本应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的民生资金被大量挤占。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达到29.4%,创历史新高,养老设施缺口达37万张床位,医疗资源紧张到部分地区预约胃镜要等半年以上,在这种民生痛点突出的时候,还要砸钱搞军备,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更要命的是她的政治支持基础暗藏巨大隐患,最新民调显示,她在18-29岁年轻群体中的支持率高达88%,30-39岁群体也有87%,看似拥有稳固的“青年票仓”,但其中35%的年轻人表示“只支持她本人,不支持政党”。这种个人崇拜式的支持极不稳定,一旦后续政策触动年轻人利益,支持率可能出现断崖式下跌,届时政策连续性被打破,日本社会只会陷入更大的动荡。有人追捧她的“强硬”能提升日本国际存在感,但这种存在感是靠挑衅邻邦、绑定他国换来的,根本不长久。 国际舞台上,她的强硬作风也在让日本逐渐孤立。公开支持“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危险言论,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主张对中国实施技术限制,这种“亲美反华”的单一化路线,不仅让中国反感,连欧盟部分国家都觉得她过于激进。日本本来就依赖国际合作维持经济和外交影响力,现在却主动变成别人的“棋子”,失去自主决策的空间,最终只会被绑在对抗的战车上无法脱身。 高市早苗的问题从来不是“强硬”,而是缺乏对现实的清醒认知,把偏执当坚定,把对抗当出路。日本当前的困境需要的是务实的外交、民生优先的政策和包容的社会氛围,而这些恰恰是她最缺乏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