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名还在上大学的男子和同伴一起从河北到湖北荆州帮人取货,尽管16000元的报酬和出发前的叮嘱很异常,但是男子心怀侥幸,觉得就算货物有异常自己也能脱身,没想到,他刚拿到货物,立刻就被警方抓捕,货物里面竟然有4.4千克的毒品!男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11月13号潇湘晨报报道,21岁的青春本该在大学校园里肆意生长,黑龙江佳木斯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宁却因为一次跨省拿货的经历,终生都要在监狱中度过。 2020年深冬,他从河北老家动身,千里迢迢赶往湖北荆州监利,同行的还有个叫马哥的熟人。 这次跨省出行,是受一个叫李哥的人所托取个快递,对方开口就许了16000元的好处费。 临出发前,李哥特意把两人叫到一边,反复强调取件时“务必多观察四周,别大意”,小宁只当是对方做事谨慎,没往深处想。 抵达监利约定的取件点后,两人顺利拿到一个沉甸甸的包裹。 按照李哥的交代,他们当场拆开检查,里面是十二根裹得严实的避震器,和事先说的完全一样。 两人提着包裹走到路边,刚拦停一辆出租车报出目的地,几名便衣民警就迅速围了上来,当场控制住他们。 直到民警拆开避震器的夹层,小宁才看清里面藏着的东西,那是4.4余千克的红色药片,后来他才知道,这就是俗称“麻古”的甲基苯丙胺片剂。 这包毒品的源头在云南德宏,那个以毒品问题突出闻名的地区。 事实上,在包裹运到贵州遵义时,当地警方就通过查验截获了里面的毒品。 为了揪出整个贩毒网络的下游人员,警方没有打草惊蛇,而是小心翼翼地还原了包裹原貌,安排了“控制下交付”的侦查方案,就等着取件人自投罗网。 小宁和马哥的出现,正好让这条隐藏的贩毒链条露出了关键一环。 这起案件的审理之路并不顺畅,前后经历了多次庭审。 第一次宣判时,法院认定两人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考虑到涉案毒品数量和情节,判处小宁无期徒刑,马哥则因有前科等情节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这个结果让两家人难以接受,小宁的父亲更是反复强调,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孩子根本不需要为了钱去做违法的事,他肯定不知道包裹里是毒品。 两人随即提出上诉,但是后来的一审二审,都维持了判决不变。 直到2025年11月,小宁的家人向最高院提起上诉,但案件的核心事实和法律定性并未出现反转。 不少人看完这个案子都会疑惑,小宁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法院为什么还会判这么重的刑? 在毒品犯罪案件中,法律对“知情”的认定,不能只看当事人的口头辩解,而是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其主观状态。 普通的快递代取,就算是跨省,酬劳撑死也就两百块,可李哥给出的16000元,是正常报酬的八十倍之多,这种反常的高薪本身就是最明显的风险信号。 再加上取件前那句“观察四周”的奇怪叮嘱,以及包裹来自毒品高发的云南德宏,这些线索拼在一起,任何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都该察觉到不对劲。 更关键的是,4.4千克的麻古,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数量大”标准,按照刑法相关条款,运输这么多甲基苯丙胺,判处无期徒刑甚至死刑都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小宁的悲剧,说到底还是侥幸心理在作祟,他不是没察觉到事情反常,只是不愿意相信自己会撞上毒品犯罪这种“大事”,觉得不过是帮人取个东西,就算出问题也能说清楚。 可法律最不宽容的就是这种侥幸,反常的报酬、隐蔽的叮嘱,这些细节早就把“危险”两个字刻在了明处,只是他自己选择了视而不见。 这个案子给所有年轻人都敲响了警钟,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那些号称“轻松高薪”的兼职,尤其是涉及异地交接、要求保密的,大概率都是裹着糖衣的陷阱。 正规的代取业务,都是通过平台下单,能当面验视物品,酬劳也符合市场规律,只要有一条不符合,就该果断拒绝 小宁用一辈子的自由换来了16000元的教训,这个代价太沉重,希望再也没有人重蹈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