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汉有个干洗店老板突然在网上火了,就因为他说了句大实话:“买羽绒服千万别选军绿色、酒红色、咖啡色、卡其色!”这话一传开,好多网友都拍着大腿直呼:“可不咋的!我那件压箱底的羽绒服就是军绿色,洗都洗不干净!”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高饱和度的羽绒服,总是让人一眼心动,军绿显气场、酒红带贵气、卡其有质感,商场灯光一照,谁不被迷得挪不开步?可真穿上身、真弄脏一次,才知道什么叫“颜值是天堂,打理是地狱”,很多人只觉得它们好看,却不知道这些颜色背后藏着多少让人想扶额的现实。 像军绿、酒红这种颜色,天然有一种“显脏体质”,你可能只是不小心蹭了指甲盖大小的油点子,也可能只是遇雨天被水溅了一下,等衣服干了,污渍就像往布料里扎了根,死活不肯退。 道理也简单,这些颜色染得深又厚,污渍在湿的时候会乖乖装成透明,水分一没了,它们立刻现形,牢牢贴在纤维上,像谁欠它钱似的一点都不愿松口,黑色就幸福多了,油点一洗就差不多干净,高饱和度的颜色呢,往往是洗了两三遍还留一点影子,穿着是体面,清洗真要命。 干洗店里的人最有发言权,每到冬天,他们最怕看到的不是羽绒服多,而是那几种颜色成批涌进来,普通颜色的羽绒服洗两小时算是常规操作,可军绿、酒红这些,一件下来多半两个半小时起步,还不一定能做到“肉眼完全看不出痕迹”,油渍算是常客,奶茶、口红、水彩笔这些平时小意思的污渍,落在深色高饱和面料上,就是另一回事。 尤其是接缝的位置,那简直是污渍的天然藏身处,有人穿着酒红色羽绒服出门,袖口被奶茶沾了半滴,回家拿湿巾一擦,本来想处理一下,结果越擦越明显,只能赶紧送去干洗店,那一点点奶茶渍藏在布料纹路里,处理起来得顺着纹路一点点刷,洗几遍都未必能完全消失,客人心疼衣服,干洗店心疼时间,彼此都无奈。 这类颜色不仅难洗,还特别容易“出事故”,比如卡其色这种,看似温柔好搭,实际上染色有时候挺娇气,温度稍微高一点就容易发白,不少店主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污渍是洗掉了,可颜色轻微变淡,最后只能做护色处理,安抚客人情绪,对顾客来说,羽绒服不便宜,有点变化都觉得是“洗坏了”;对干洗店来说,又要解释,又要处理,还可能赔钱,真是怎么都不轻松。 其中最容易引纠纷的,就是掉色,一件高端的军绿色羽绒服,洗后帽檐那一圈色差肉眼可见,顾客认定是干洗店责任,干洗店则心里委屈:这类颜色本来就容易“盯脏”“显痕迹”,但你解释染色原理,顾客也不一定理解,羽绒服动辄上千、上万,一旦扯进赔偿,谁都不好受。 不过消费者的问题也不全怪他们,卖衣服的导购往往只讲好看的部分,“显白”“显气质”“显高级”挂在嘴边,却很少提醒:“这颜色后期很难伺候,”理由也简单,这些颜色挂在橱窗里鲜亮又夺目,最容易吸引客人驻足下单,可你真要问导购自己穿什么颜色?不少人偷偷穿黑色、深灰这种省心的。卖的时候讲的是热闹,穿的时候追求的是轻松,心照不宣的行业默契而已。 正因为深知这些颜色的麻烦,一些干洗店老板在接单前都会提前说明——不是洗不干净,是颜色本身爱挑事,这种“预防针式提醒”,听起来像推脱,其实更多是经验总结,为了避免误解,有的店甚至把容易出问题的颜色单独列出来,还会建议客户加做护色、轻柔洗涤之类的服务,能少一点后续纠纷总是好事。 到了消费者这边,情绪就更复杂了,买的时候被颜值打动,穿的时候觉得气质加分,可真遇到污渍、掉色、留痕迹,一下子就没了浪漫滤镜,有人甚至因此改变了消费习惯,开始偏向白色、黑色这种最容易打理的颜色,不是审美变了,是现实教会了人:好看归好看,可衣服还是要能穿、敢穿、穿得久才算划算。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