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西路军副营长杜万荣与三名战友被活埋在炸塌的煤窑里。就在他们感觉呼吸越来越费劲时,堵塞的窑洞突然露出一丝微弱的亮光:“喂,你们还活着吗?”那一瞬,杜万荣的手不由自主地抓向头顶。他知道,他们有救了。 喊话的是当地一位姓王的老窑工,此前因躲避战乱藏在附近废弃矿道,听到煤窑坍塌的声响后冒险前来查看。老窑工早年在矿井里练就了辨别存活迹象的本事,他透过石缝看到杜万荣晃动的手指,立刻找来附近村民,用铁锹和双手一点点清理塌落的土石,整整忙活了两个时辰才打开能容人通过的缺口。 杜万荣此时才看清,另外三名战友中,一名通信兵已因缺氧昏迷,另外两人虽有意识却无力动弹。他自己的左腿被石块砸中,鲜血浸透了单薄的军装,只是获救的狂喜暂时压过了剧痛。老窑工将带来的玉米面饼掰成小块,泡在温水里喂给几人,又用布条简单包扎了杜万荣的伤口,反复叮嘱他们“别乱动,等缓过劲再想办法”。 这并非杜万荣第一次身陷绝境。1936年西路军西渡黄河后,他所在的部队在河西走廊与国民党马家军展开多次激战,因兵力悬殊和补给短缺,部队被迫分散突围。杜万荣带着战士们在沙漠中跋涉了三天三夜,靠嚼草根、喝积雪维持生命,直到遇见当地地下党组织的联络员,才暂时获得喘息。此次被俘后,他与战友趁看守不备逃脱,却因不熟悉地形误入废弃煤窑,又遭遇塌方,若非老窑工搭救,恐怕真要埋骨于此。 老窑工知道马家军仍在四处搜捕西路军战士,不敢将几人留在村里,而是把他们转移到更深的山林中一处废弃的猎户小屋。白天他借口上山砍柴送来食物和药品,晚上则悄悄带着村里的郎中前来诊治。杜万荣清醒后,反复向老窑工强调自己的身份和革命信念,老窑工只是摆摆手说:“你们是打坏人的队伍,俺不懂大道理,但知道该救你们。” 半个月后,杜万荣和战友的伤势逐渐好转,老窑工通过地下党联系上了游击队员,为他们规划了前往陕北根据地的路线,并连夜赶制了四双布鞋让他们带上。临行前,杜万荣想留下自己唯一的怀表作为报答,老窑工坚决不收,只是嘱咐他们“一定要打胜仗,让老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此后多年,杜万荣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救命恩人。全国解放后,他曾多次派人前往河西走廊寻找老窑工,却因地名变迁和战乱影响始终没有消息。直到1956年,他在一次慰问老区群众的活动中,偶然听到一位老人讲述当年救过西路军战士的经历,经确认正是那位王姓老窑工,两人重逢时相拥而泣,这段跨越近二十年的生死情谊,也成为西路军历史中一段温暖的注脚。 从西路军的艰难突围到普通百姓的冒死相救,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革命先辈的顽强意志,更揭示了中国革命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老窑工或许不懂复杂的革命理论,但他用朴素的行动选择了支持正义,而正是无数这样的普通百姓,用肩膀为革命事业撑起了一片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