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每次台湾都仗着大陆不会对其下狠手,一直就是一只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这回稀土管制收紧

每次台湾都仗着大陆不会对其下狠手,一直就是一只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这回稀土管制收紧,第一个被祭旗的应该就是台湾了! 在全球供应链的暗流涌动中,一份看似平静的资源清单,正悄然搅动台海风云。稀土这把“工业魔杖”,大陆多年低价供应,让台湾半导体如虎添翼,可岛内某些人总仗着这份恩惠,在关键时刻翻脸不认。10月新规一出,管制大门砰然关闭,台湾工厂的灯火会不会在寒夜中黯淡?这回,谁又会第一个尝到苦头? 稀土在高科技圈子里就是命根子,没有它,芯片、新能源车、军工装备全得趴窝。中国大陆手握全球九成以上的供应大权,几十年来稳稳当当输出到世界各地,价格亲民,质量过硬,让包括台湾在内的不少地方的产业链条转得飞起。   台湾半导体那块“科技岛”,对稀土的需求量大得吓人,尤其是那些14纳米以下的逻辑芯片和激光涂层,缺了镝、铽这些中重稀土,纯度一掉链子,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过去几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稀土占了它总需求的九成多,这数据摆在那儿,谁也赖不掉。 想想看,大陆矿山日夜开采,加工厂里分离提纯,一船船运过去,台湾企业拿了货就闷头赚钱,产业链顺溜得像丝绸路。 可台湾某些势力呢?仗着大陆心软,总觉得自家那点小九九能蒙混过关,吃着大陆的资源饭,还在政治上使绊子。两岸一家亲,本该同舟共济,他们却老在外部势力撺掇下,搞什么“脱钩”“去中国化”的把戏。2024年中美摩擦一热,岛内当局就跳出来响应,嘴上喊多元化,实际采购单子还死死盯着大陆供应商。这不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一边靠大陆资源撑腰,一边在国际场合散布分裂言论,搅和统一大业。这样的白眼狼行径,早让大陆看在眼里,忍在心里。资源是国家战略命脉,不是谁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这次大陆出手管制,就是给这些反复无常的家伙一个响亮的耳光。 大陆的稀土产业,本来就是为全球稳定贡献力量。江西赣州、内蒙古包头这些基地,技术领先,环保也跟上,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欧美日韩早想“去中国化”,澳洲矿藏多是多,可开采提纯技术差一截,成本高出天去,短期内根本顶不上。台湾企业也知道这道理,采购经理们算账时,总得出大陆最划算的结论。   可岛内政客不干,非要站队美方,炒作“大陆威胁”,这不光坑了自己产业,还拖累两岸经济大局。2025年上半年,大陆就启动初步审查,出口申请得填用途声明,确保不流入敏感渠道。这步棋走得稳,防患于未然。 转眼到2025年4月,大陆先出手,限制钐、钆、铽、镝、钬、钪、钇这七种稀土出口,针对境外转口和军用风险,公告一出,全球供应链就抖了三抖。 台湾半导体圈子虽没大乱,但库存警铃隐隐作响。经济部在那儿喊“影响有限”,可私下里企业开始囤货,采购价小涨一截。   谁知这只是开胃菜,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手放大招,公告2025年第61号直奔中重稀土,新增铕、铽、铒、铥、镱五种金属及其氧化物、合金、盐类制品,还管到开采设备、冶炼技术,甚至含中国成分超0.1%的境外转口物。 出口前必须拿两用物项许可证,审批门槛高,负面清单一拉到底,覆盖高端应用全链条。这回管制不光是加码,还精准卡住半导体痛点,14纳米以下芯片的磁性材料、精密仪器涂层,全中招。 台湾首当其冲,这下子可热闹了。新竹科学园区那些晶圆厂,靠稀土荧光粉提升折射率,缺货了测试样品就报废一堆。高雄港仓储区,进口量本就依赖大陆,审批延误一出,通关时间从几天变几周,订单推迟,客户催得紧。台积电这种巨头,短期靠库存扛着,可中小光电厂商就惨了,永磁体短缺,电动车马达转矩衰减,交货期拖一周以上。   经济部长龔明鑫在立法院答询,承认有间接影响,得跟国际同步因应,可嘴上硬气,底下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得喘不过气。国际市场铽价每公斤窜到500美元,澳洲东南亚的替代货纯度99%都勉强,回收率才20%,哪够塞牙缝?岛内推动科专计划搞本土回收、多元采购,资金拨下去是拨了,但远水救不了近火。 这政策表面全球通用,实际指向性强得很。台湾厂商长期吃大陆红利,却在敏感议题上跟大陆对着干,投机取巧惯了。这回稀土管制,就是精准回击,那些既要市场资源,又抱敌意态度的经济体,得好好掂量掂量。   美方那边,高科技限制一层层加码,大陆这步棋下得及时,守护民族科技自立。11月7日,大陆暂停6项稀土管制公告,到2026年11月10日,对美出口发通用许可证,回应经贸对话,可对台湾的审查标准没松,逐案走流程。 这说明啥?大陆大门永远向善意一方敞开,对那些白眼狼,就得板起脸来。 长远看,这事敲醒了岛内某些人。供应链中断,损失不光是原材料那点钱,整个产业链“熄火”风险大,技术升级搁浅,出口主导产业吃瘪。外部“去中国化”喊得响,实际澳洲矿场环保卡壳,产量上不去,日本本土储备也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