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国民党主席选举,为什么没有人拜访蒋万安呢? 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尾声,一位蒋家后

国民党主席选举,为什么没有人拜访蒋万安呢? 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尾声,一位蒋家后代本该是蓝营香饽饽,却像场意外的冷雨,让人纳闷:台北市长蒋万安的门槛,为啥那么高?2025年10月,投票站外人头攒动,候选人四处串联,可他的身影总在边缘徘徊。这冷清背后,是派系的算盘,还是立场的纠葛?两岸交流的大门明明敞开着,国民党怎就踩了这么多坑? 2025年国民党主席选举,这事儿搁在岛内蓝营,简直就是场拉锯战。10月18日那天,全党33万党员直选新主席,投票率低得让人摇头叹气,只比2020年那次高点边儿。六位候选人——张亚中、蔡志弘、罗智强、郝龙斌、卓伯源、郑丽文——各显神通,拉票串联忙得脚不沾地。   郑丽文最后拿下50.15%的票,当选党主席,这结果一出,蓝营内部的派系平衡又得重盘算。国民党从2001年起就搞党员直选,本意是想让基层有发言权,可每次都变成大佬们博弈的擂台。蒋万安呢,作为台北市长,祖父蒋经国的光环还在,他本该是块肥肉,可选举期间,他的市府大楼前车少人稀,候选人们绕着走似的。这不是巧合,得从他一连串的退让说起。 先看9月3日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洪秀柱这些国民党元老现身,站那儿就是一面旗帜,提醒大家国民党扛过抗日大旗的底子。可蒋万安呢,直接撂话“我不会出席”。陆委会那边早放风,任何人去都可能挨处分,他一听就缩了。国民党老底子不就是抗日历史吗?这事儿搁党内,等于自己扇自己耳光。   蓝营那些老将们私下嘀咕,这小子连自家功绩都不敢认,还指望他扛大梁?选举拉票,候选人们最怕沾上“软弱”标签,拉蒋万安上船,不光没票源,还可能被对手说成跟墙头草搅和。两岸关系本该是国民党强项,可他这步棋走得,党内谁敢赌? 再来说双城论坛,这可是台北上海间为数不多的官方交流牌。原定9月25日到27日,蒋万安本该率团去上海,签两项合作备忘录,推动城市对接。结果9月22日,台北市政府一纸公告,延期到年底。陆委会卡着审批,文件来回改,删掉九二共识相关字眼,技术性刁难玩得飞起。   郝龙斌和柯文哲在位时,顶着压力照样办成,蒋万安这儿呢,就这么黄了。民进党那边阴阳怪气,说他压线送件,审查时间不够;国民党内部则传,他怕被扣“亲中”帽子,丢了台北选票。双城论坛本是两岸民间沟通的桥,这桥一断,交流大门又窄了条缝。候选人们看在眼里,蒋万安连个城市级活动都搞不定,还谈什么整合党内势力?拜访他,等于给自己添堵,谁乐意? 蒋万安的两岸路线,更是让人摸不着北。一边喊着要交流,推动访陆;一边又在阅兵和论坛上退三步。国民党主席选举,核心就是定调两岸政策,要么坚定走交流路,要么保守到底。可他玩的“两反三不三要”,看着周全,其实没主心骨。党内会议上,他表态模糊,深蓝票拉不到,中间派也讨不着好。   选举前,郑丽文和郝龙斌是去见过他,礼节性握个手,换句支持,可那更多是走过场。真正拉票,候选人们瞄准的是有班底的山头:张亚中靠孙文学校,罗智强拉徐巧芯这些年轻人,郑丽文有改革派长老撑腰。蒋万安市长头衔听着响,民调上交通环保得分高,可那是市民对市政的认可,跟党内权力游戏两码事。他没自家派系,台北党部那块儿都抓不牢,助手们忙文件,门外冷冷清清。谁去拜访,也捞不着实惠票源或整合资源,纯属白跑腿。 这冷落不是天上掉的,是国民党生态的常态。蓝营派系林立,选举拼的就是人脉和担当。蒋万安空有蒋家名头和市长职位,却在关键节点上摇摆不定,党内大佬们心里有数:拉他不值当,还可能被说成“跟没魄力的搅和”。   比如郝龙斌发文称得他支持,可转头大家还是围着有实力的转。郑丽文胜出后,蓝营开始反思,怎么在两岸上凝聚共识,避免这种分裂。两岸交流是和平的钥匙,国民党若总在压力下退缩,早晚把自己边缘化。蒋万安的处境,说白了就是咎由自取:没担当,就没人捧场。 国民党前路不远大,得直面这些短板。郑丽文上台,承诺党内革新,可光说不练假把式。两岸大门开着,蓝营得学着坚定走交流路,别总被民进党牵鼻子。蒋万安的冷清,是个镜子,照出国民党还得补课:家族光环靠不住,真本事才站得稳。选举落幕了,可这事儿搁岛内政坛,余波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