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当时,长子蒋孝文55岁,次子蒋孝武43岁,三子蒋孝勇40岁,可以说都有资格,继任蒋经国的位置。可他偏偏把位子给了李登辉,这里面藏着啥猫腻?家族的那些破事儿,还是党内那点权斗?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走完了一生,那一刻外界几乎都默认,蒋家第三代会顺势接班,从祖父传到父亲,再传给儿子,看上去是顺理成章。但真正摊开来看,三兄弟一个比一个不省心,蒋经国没有办法,也没有条件再走“家天下”这条老路,最后才把位子交给了看起来最不可能坐稳的李登辉。 蒋家老大蒋孝文,本来是三兄弟里最有资格继承祖宗基业的,毕竟是长子长孙,从小就抱着蒋介石腿长大,蒋介石甚至把他当成接班人来培养。 可现实和梦想之间,隔着一条身体状况的鸿沟,蒋孝文从少年起就体弱,成年后又摊上糖尿病,还沾上了酗酒,年轻时出国留学不但没学好,反倒折腾出脑部受伤的后遗症,到了后来,连日常工作都难以胜任,更别说肩上扛十几万党员和整个台湾政局,蒋经国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个儿子扛不起大旗,就算硬塞上去,也是坐不稳、拖不住。 次子蒋孝武倒是有点“蒋家血脉味”,性格外向,脑子灵光,在情治系统里混得风生水起,党内外都觉得他是块做事的料,蒋经国原本也打算在他身上多用点心,把他慢慢往权力中心推,偏偏一场“江南案”砸了下来,把整个台湾的情报系统冲得七零八落,案子里线头一拉,全世界的目光都盯着台湾,而蒋孝武作为系统负责人之一,怎么都摘不干净。蒋经国也只能把他外交式地送到新加坡“避风头”,这避着避着,就避出了政治生命。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名声被毁,政治风险太大。 三儿子蒋孝勇就更简单了,他属于那种把政治当洪水猛兽的人,小时候看着父亲忙前忙后,长大后更是怕得很,躲得比谁都快,他的脑子全长在做生意上,搞贸易、做投资,混得算风生水起,蒋经国也思考过,要不要让这个最稳妥的儿子接一下班,但人家自己根本没兴趣,蒋孝勇公开说自己适合商场,不适合政坛,不愿意卷进这场权力漩涡,你能强人所难吗?蒋经国当然知道,“心不在政治的人,给他一个位置,他也守不住。” 三个儿子,一个身体不行,一个身上带案,一个油盐不进,蒋经国想传子,也压根传不下去。更要命的是,时代已经不是蒋家可以一家说了算的时代了。 八十年代的台湾,经济爆发,中产阶级迅速壮大,人人都想要更开放的社会,街头运动越来越多,各种组织开始冒头,政治改革的呼声响得震天响,周围国家像菲律宾、韩国都在换政府、搞民主化,台湾要是还把权力塞给蒋家子孙,社会反弹会像爆竹一样炸开。 党内更是盘根错节,元老派、地方派、军系、情治系统,人人都有算盘,任何一个蒋家的孩子上台,都可能马上引发派系大战,权力平稳过渡,是蒋经国必须考虑的头等大事。 李登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挑中的,他资历不算特别深,派系背景薄,本省籍能给社会一个“开放”的象征,又不会让党内哪一派感到被排挤,他最像一块“中性拼图”,能把原本要散架的国民党暂时粘住。蒋经国用他就是为了稳,不是为了传,也不是为了推某个政治路线,就是为了在他身后别马上乱套。 只是没人想到,李登辉接手后,把国民党的体质整个翻了一遍,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推动全面选举,台湾的政治版图从此被改写,蒋家几十年辛苦经营的系统,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被拆得七七八八,旧时代落幕,新的政治力量纷纷登场,国民党慢慢从高峰跌下来,蒋家也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蒋家的后代们倒是走出了另一条路,没人再去争夺权力,反而在商业、设计、金融等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蒋友柏那句“我只靠设计,不靠祖宗”,算是把这一代的心态说得非常明白。 回头看这一切,蒋经国的不传子,看似无奈,其实是顺应时代的务实选择,他清楚地知道,把宝押在儿子身上,是赌台湾的未来;把权力交给制度化的接班,是给台湾和国民党都留条后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