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里,一场针对日本的“纸上谈兵”正酣。网友们列出的“八大好处”,像一份精心计算的战略清单,将一场潜在的冲突,描绘成了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从戳穿美国神话到清算历史旧账,再到为统一铺路,这盘棋下得又大又全。 这种想法的核心,是把日本看作一个“完美”的立威目标。打菲律宾或印度,不够分量;与美国硬碰,又缺乏现实可能。唯有日本,体量适中,师出有名,民众支持度高,简直是量身定做的“磨刀石”。有人甚至划好了演习区,建议航母驻训,导弹实射,谁插手就击沉谁,语气间满是压倒性的自信。 但这套逻辑背后,藏着一个危险的误判。它把复杂的地缘政治简化成了一场可以推演的电子游戏。日本右翼的蠢蠢欲动,恰恰给了这种强硬论调最肥沃的土壤。我们劝他们正视历史,本是悬崖勒马的“忠言逆耳”,他们却听成了示弱。于是,强硬派的声音便更有市场:“既然好言不听,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形成了一个怪圈:日本的挑衅,催生了国内的强硬声音;而我们的强硬,又加剧了日本的恐惧与反弹。双方像两只互相瞪眼的刺猬,谁都不肯先收起尖刺。最终,那个“全城熟人”的威胁,可能不再是网络戏言,而会成为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场关于“打不打”的讨论,本身就已经是局势升温的信号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