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一点亏都不想吃!”浙江杭州,女子花13999元在官网买了一台苹果手机,结果收到贴好膜后,发现手机版本发错了!客服让她把手机退回去,但女子觉得自己贴膜花了40块钱,苹果要承担这笔费用,可谁知道被拒绝了! 2024年10月中旬,杭州的王女士咬咬牙,在苹果中国官网花13999元下单了台512G顶配版的iPhone17ProMax。 而这台手机可是她攒了俩月工资才凑够的钱,心里别提多期待了。 等了三天,快递终于送到小区驿站,王女士当场拆开来瞅了瞅,机身没磕没碰挺完好。 于是就赶紧跑到家附近那家常去的连锁手机维修店,花40块钱贴了张高清钢化膜,想着新手机得好好保护。 可到了晚上激活手机时,王女士发现不对劲了:订单上明明写的是512G存储,手机设置里却显示只有256G。 她翻来覆去对了订单号、机身IMEI码,没错,就是苹果官网发货发错了版本。 王女士赶紧找苹果官网在线客服,把订单截图和手机信息截图都发了过去。 客服查了一个小时才回复,承认是仓库发货时出了纰漏,说让她把手机寄回售后仓库,验收后再给补发正确的版本。 这话听着还行,但王女士一提起那40块钱贴膜费,客服直接就拒了,理由是“贴膜是你自己加的项目,不在官方售后保障里头”。 王女士一下子就火了,我是信你们官网才敢直接贴膜的啊!你们也没在下单页面或者收货提示里说,得先验版本再贴膜啊! 要是早知道发错了,我能瞎花钱贴膜吗?现在要退货,膜必须撕了作废,这损失明明是你们的错造成的!她又找客服主管沟通,可对方还是那套说辞。 没法子,王女士只好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社交平台上,没想到一下就炸了锅。 到10月20号的时候,苹果发错货拒赔40元贴膜费这个话题都有800多万阅读量了,50多万人在底下讨论,说啥的都有。 七成多网友都站王女士,说“明明是苹果的错,连带损失肯定得他们全担啊”“40块钱是不多,但这售后态度也太让人寒心了”。 还有两成人比较中立,建议“先让他们补寄手机,再慢慢谈费用的事”。 为了搞清楚这事儿到底谁有理,记者专门去问了浙江省消保委。 消保委的法律专员解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的说法,商家卖东西或者提供服务,要是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就得按法律规定或者约定赔偿。 王女士这40块贴膜费,就是因为商家发错货直接造成的损失,苹果肯定得赔。 10月21号,记者联系了苹果中国的公关,把消保委说的法律条款跟他们讲了之后,没过多久,苹果售后就主动找王女士了,说会用官方礼品卡的形式把40块钱报了。 还承诺加急补发手机。王女士接受了这个方案,但她特意强调,我争的不是这40块钱,是要讲清楚‘谁犯错谁担责’这个理儿。 其实这事儿看着是40块钱的小纠纷,说到底反映的是咱们普通消费者维权时经常碰到的难处。 对咱们消费者来说,买贵点的东西,订单、发票、维修单这些票据可得留好,发现问题赶紧拍照片、存记录固定证据。 要是权益受了损,别嫌麻烦,12315平台或者消保委都能找,哪怕损失不多也别认栽,你退一步,商家可能就进一步。 对品牌方来说,售后服务的态度真的太影响口碑了,一句冷冰冰的“按规定来”,远不如主动担责让人舒服。 毕竟牌子的口碑不是光靠广告吹出来的,更多是靠犯错后怎么解决问题攒下来的。 所以说,年轻人不是怕吃亏,是不想吃不明不白的亏。 提升点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意识,不纵容那些损害咱们权益的事,不光是为了自己,也是在帮着把消费环境变得更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