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1923年,因发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弗雷德里克·

1923年,因发明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他还是亨利·诺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的大学同班同学,两人都就读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 加拿大医学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爵士(Sir Frederick Banting)。他最著名的成就是与同事们共同发现了胰岛素,这一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糖尿病的治疗,挽救了无数生命。 1921年,班廷与他的学生查尔斯·贝斯特(Charles Best)在多伦多大学的实验室中首次成功分离出胰岛素。1922年,他们首次将胰岛素注射到一名14岁糖尿病患者莱昂纳德·汤普森(Leonard Thompson)体内,获得成功。 由于这一发现,班廷与他的导师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共同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班廷将自己的一半奖金与贝斯特分享,而麦克劳德则与詹姆斯·柯利普(James Collip)分享了他的奖金。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每年的11月14日,即班廷的生日,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1941年,班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执行一项医学研究任务时,因飞机失事在纽芬兰附近不幸遇难,享年49岁。 白求恩则是一位胸外科专家,思想左倾,1935年,他赴苏联旅行,随后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至1937年间,他参加国际纵队,为西班牙共和军提供医疗援助。1938年,他率领“加美援华医疗队”抵达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支援,并为中共培养了一批医疗人员。1939年秋,他在手术中意外割伤手指,不慎感染败血症,于同年11月12日逝世,终年49岁。白求恩在中国之所以广为人知,主要源于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使其在中国大陆被塑造成家喻户晓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