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年,33岁的梁红玉遭遇金军埋伏,腹部受伤,血流不止,最后精疲力竭掉下马背,被砍去首级。后来金人感念梁红玉的忠勇,将尸首送回宋廷。南宋百姓听闻后悲痛不已,莫不感念。 金军押着木匣抵达楚州军营门口,使者只说了一句:“她死得有担当。”这句话在营中炸开,有人跪地拍甲,有人转身抹泪。消息传至临安,高宗下旨褒赠,楚州百姓听闻后自发聚集在江岸迎接遗体,哭声不断。 这份悲痛背后,是梁红玉最后一战的惨烈。 绍兴五年(1135)八月,淮南战线吃紧。金军试图夺取楚州,以压迫宋军的水路补给。梁红玉当时带着军属整理战备物资,准备支援韩世忠的驻地。午后,她收到斥候来报,说东侧芦苇地出现异常声响。她立即带亲兵二十余骑前往巡查,计划确认是否有敌军潜伏。 队伍刚进入弯道,地面突然扬起尘土,金军骑兵从芦苇深处冲出。对方由完颜宗弼布置伏兵,铁骑重装,目标明确,就是要擒杀她。第一波弓箭射来,她拔弓反击,射倒数骑,但腹部很快被一箭射穿。亲兵试图将她拖离埋伏圈,却被金军分割包围。 她知道无法整体撤出,便下令分散突击。亲兵依令冲杀,短刀和矛在混战中折断。梁红玉捂着腹部,用弓身支撑着站稳,继续组织抵抗。敌军层层压上来,她拔刀迎战,劈倒数名近身的金卒。 随着亲兵陆续倒下,敌兵逼得越来越近。她翻身上马,打算杀开一条血路,但马腿被长矛刺伤,她被甩落在地。 战争残酷,但金军内部对她的评价却是敬重。完颜宗弼在战场巡视时,看到她身上前后数十处伤痕,皆来自正面,于是命人收殓遗体。几日后,遗骸被送回宋境。金军信使一路无慢待,可见其对她的佩服并非虚言。 梁红玉之所以会亲自巡视防线,是因为当时宋金战争持续多年,淮南水路异常紧张。她与韩世忠镇守江淮,常年负责训练军属和组织补给。她经常随军察看地形、参与战术布置。她的弓术好,水战指挥也强,韩世忠经常依赖她判断战机。 从黄天荡到扬州,她都曾在关键时刻亲自击鼓调度战船,这在军中已不算秘密。士兵对她敬重,是因为她从不依靠身份压人,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 梁红玉出身行伍家庭,自幼习武。靖康之变后流落江南,后在指挥军务时被韩世忠赏识并娶为妻。她参与整理战船、编练战阵、训练娘子军,都是靠实打实的能力。战事紧张时,她总会主动到危险区域,因为她认为军属若不挺身而出,前线士兵就会心慌。 所以当楚州侦得金军有异动,她没有犹豫,立刻带兵前去。她没想到金军会在那片芦苇荡布下如此重的埋伏,但她也没有退缩。那一战的结果虽然悲壮,却让宋军了解了金军的战略意图。 梁红玉死后,楚州百姓自发挂白,宋军士兵将她的佩刀供在营中。数十年后,江南多个寺院立碑纪念她。那些碑文中写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战死而不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