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近看到国民党改了两岸政策,把之前的“不统不独不武”换了个说法,说“不拒绝统一,

最近看到国民党改了两岸政策,把之前的“不统不独不武”换了个说法,说“不拒绝统一,但得用和平民主的方式”。乍一听好像往统一这边靠了点,其实仔细琢磨全是套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改口说“不拒绝统一但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这句话表面看起来很温和,似乎是给了两岸关系一个新的可能性,即不排斥统一的可能,条件是必须经过和平与民主的方式。 这话听起来不禁让人想:“哎呀,国民党终于不再一味地拒绝统一了,是不是感觉两岸距离统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但如果你细细琢磨一下,这句话其实并不承诺什么具体行动,它依旧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 “和平民主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方式?谁来界定这个“和平”?是维持现状的“和平”?还是有条件的“和平”?民主怎么定义呢? 是台湾民众自己决定,还是两岸协议后通过民主的程序来决定?这些问题没有答案,也许国民党自己也不打算给出明确的答案。 这样的政策调整,看似是靠向了统一,其实是在为党内的不同声音找一个折衷点。你想想,国民党内部分支持统一的有,也有不少坚决支持维持现状或者主张进一步“台独”的支持者。 如果国民党一下子表态支持统一,那显然会得罪后者,但如果他们明确拒绝统一,那又会失去更多的支持。 所以,改成“不拒绝统一,但要和平民主”,这就像一个模糊的烟雾弹,不做过多承诺,给大家留了一个空间。 “和平民主的方式”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妥协。这么多年来,国民党一直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摇摆不定,既希望保有“统派”身份,又不敢和民进党的“台独”立场正面冲突。 毕竟在台湾选民眼中,民进党是明确支持“台独”的,而国民党如果完全倒向统一那就得和民进党对着干,风险非常大。 这就导致了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常常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而每一次在选举或者社会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就会根据当下的政治氛围调整其政策表态。 所谓的“不拒绝统一,但要和平民主”,这不过是他们为了平衡党内的不同意见所做的政治操作罢了。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国民党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的“统一派”一向在两岸政策上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当民进党执政时,国民党更是小心翼翼,避免让自己成为“亲共”的代名词。 所以,这次所谓的政策调整,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妥协,让他们可以在党内和外界的压力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被“亲共”或者“卖国”的标签困住。 通过这一轮的政策调整,国民党能够成功地模糊两岸关系的最终走向,但与此同时,也为统一进程的拖延提供了有力的借口。 你看,国民党并没有明确拒绝统一,也没有明确推动统一,反而是把统一的条件放在了一个非常难以界定的框架中“和平民主的方式”。这样一来,不管统一是否会实现,至少在短期内,国民党都能避免将自己推向对立的极端。 事实上,国民党这招其实很“聪明”。因为他们一方面避免得罪支持统一的党内力量,另一方面又能在未来继续利用“和平民主”这个模糊的政策来推迟或搁置两岸统一的进程。 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让“统一”这个问题永远悬而未决,既不给民进党太大的压力,也不给支持统一的人士太大的希望。 那么,这样的政策调整能不能真正推动两岸的统一进程呢?显然不行。 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如果真想推动统一,应该给出具体的步骤和行动计划,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玩弄语言游戏,给自己留下后路。 种模糊的表态,既不能消除两岸的矛盾,也不能解答台胞对于未来的真正关切,反而可能加深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不信任。 统一,尤其是两岸统一,绝不是一场口号的战斗,更不是一场模糊表态能解决的事情。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处理两岸的实际利益分配、社会认同和民众情感。 而这些,国民党目前的“两岸政策”看似温和,实际上却在进一步拖延。因为他们清楚,在现阶段,不统一、不独立的维持现状,才是最能确保他们政治利益和选票的最佳选择。 国民党这次的“两岸政策”调整,其实更像是一次政治巧妙的操作,而非推动统一的实际举措。 他们通过“不拒绝统一,但要用和平民主的方式”这种模糊表态,为党内分歧找到一个妥协点,同时也给自己留足了回旋的余地。 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推动两岸统一,而是拖延和避免一个可能导致政治风险的“统一”进程。 所以说,别看这次的政策调整好像是国民党向统一迈进了一步,但实际上,他们依然在政治的天平上摇摆不定,实质上只是在为自己的政治利益和选票做权衡。 如果真想推动两岸统一,恐怕还得等更明确的政策出来,而不是靠这些模糊的政策陈词来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