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银行和香港上海银行表示愿意出资。高桥去美国前曾在横滨的印度支那银行当过小职员,当时的经理就是现在巴斯银行伦敦分行行长尚德,凭此机缘,这两家银行开出了以下条件:日本发行五年期300万英镑公债,年息6%,以关税为抵押,面值100英镑,发行价格92英镑。所谓以关税为抵押就是参照清国的情况进行,即向日本派遣“总税务司”管理关税。高桥表示反对:“日本政府从来没有拖欠过外债,所以不能将日本和清国相提并论。”最后高桥谈判的结果是“七年期,500万,发行价93英镑”。初步意向在4月20日达成,就在高桥为剩下的500万犯愁时,一个机会突然就降临了。4月23日,为庆祝募资成功,高桥宴请了友人希尔,希尔向高桥引见了一位“美国金融家”西弗,席间西弗谈起了幕末志士吉田松阴,认为他是把日本带向文明的先驱者,并对他的非命表示遗憾,随后又询问了有关日本经济状态、生产能力、舆论动向等问题,最后话题回到募资上,高桥表示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另外的500万英镑资金,但是目前很难从英国银行再募集这笔钱,西弗当时并未表态。翌日,尚德通知高桥,纽约库恩·莱布商会表示愿意认购500万日本公债,但希望这批公债能在美国发行,发行条件与英国相同。高桥并未听说过这个商会,尚德介绍说是国际有名的金融业者,也是巴斯银行的客户,老板就是西弗。高桥虽然很高兴,但有些半信半疑,表示要向政府请示。西弗之所以购买日本公债和国际犹太人问题有很大关系。西弗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样,出身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教师家庭,18岁到美国当经纪人,20岁时便创立了巴吉·西弗商会,之后曾一度回到法兰克福,1875年再度回到美国加入了库恩·莱布商会,商会的老板库恩和莱布也是犹太人,其后西弗与莱布的女儿结婚,1885年,38岁的西弗成了商会的总经理。西弗非常关心俄国虐待犹太人的问题,俄国一直以来都以宗教异端者为名压迫犹太人,彼得大帝曾禁止犹太人入境,叶卡捷琳娜二世在波兰和乌克兰设立过犹太人隔离区,尼古拉一世立法在各地设立犹太人居住区,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期间更是煽动民众有组织地迫害犹太人,1887年起对犹太人接受高等教育和从业也进行了诸多限制,从而导致犹太人阶层分化为两极——少数富裕阶级和多数贫苦阶级,富裕者靠行贿躲避制裁,而贫苦者愈发艰苦,不断出现反抗者。维特对此非常担忧,曾建议亚历山大三世取消歧视政策,但未被采纳。最终犹太人的智力和资金逐渐投入到俄国革命运动中去了。西弗处身于纽约、华盛顿社交界、财界,希望借助美国政府的影响缓解俄国犹太人的处境,但收效甚微。欧美有很多犹太人团体,曾针对俄国犹太人展开过救助,但受到俄国政府的阻挠,救援事业障碍重重。当日俄战争来临之际,西弗非常希望日本能够取得胜利,如果俄国战败,有可能爆发革命,从而改变政治体制,那么俄国犹太人就能获得平等生活的机会,因此战争爆发后,西弗他还联络了众多犹太资本,准备在欧洲金融市场抵制俄国募资并援助日本。西弗和高桥见面后就已经决定购买日本公债了,500万英镑合2435万美元,在美国国内并不是一个大数字。对欧美金融界来说,战争也是个发财的机会,俄国公债由于有法国的支持,并未因战事的失利而跌价,只是利率有所下降,大约在2-3%的水平,依然比较坚挺,日本公债的年息达6%,应该是有市场的。加上日军5月1日攻占九连城的胜利,使得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认可提升了许多。5月2日,曾祢荒助致电林董:“相信陆战的胜利多少改变了外国人对我们的态度,乘此机会你们尽力将公债利息降至5%。”林董和高桥很为难,为了迅速募集资金,两人已颇费周章地将年息谈到了6%,在此签约的关键时期降低利率将可能导致募资延迟,林董回电:“英国舆论对战争的预测并未转变,九连城胜利对募资的谈判并无价值可言,高桥已尽全力促成目前的募资结果,希望能由高桥来做最终的判断。”5月7日,名称为日本帝国政府第一期英镑的公债正式签约,总额1000万,伦敦发行500万,纽约发行500万,面额100,发行价93.5,年息6%,兑付时间1911年4月5日,由关税担保。承销商为巴斯银行、香港上海银行,其中500万由库恩·莱布商会在美国代销。5月8日,林董向东京汇报,公债发行完成,加上2%手续费,年息实际上达到了8%,所以希望政府注意国内舆论,以防对外对内造成不良影响。日本公债因为年息高在市场受到欢迎。发行日定于5月12日,招募公告刊登后,就不断收到大笔预约申报,当日伦敦发行日债的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队,股票交易所也允诺尽快安排日债上市交易,纽约的情况也类似。13、14日两地预售结束,纽约超额认购数为5倍,伦敦则达到了33倍。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利息高,有利可图外,也是对日本获胜前景的乐观以及对日本融入国际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