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11月14日,东丽区东信花卉种植园的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在这里进行。“丽说新语”宣讲团成员张连松,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课堂,从校园搬进了这片生机盎然的花海。
“这里完全颠覆了我对农业的印象……”初入园区,学生们立刻被眼前的“花卉工厂”震撼:自动轨道车在空中穿梭、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潮汐灌溉系统精准作业,现代化农业场景让来自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连连赞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东信花卉的成长之路,正是这一要求最生动、最具体的实践诠释。”张连松边走边讲,在一盆鲜艳欲滴的“宝莲灯”前停下脚步。
从最初的引进试种,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种苗自主研发,再到如今占据全国80%的市场份额——被称作东丽区“区花”的“宝莲灯”,承载着一段20年的奋斗征程。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产业,大家说说靠的是什么?”张连松现场提问。
“是科技创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阮芊月率先回答,“智能温室的环境系统,正需要我们的专业知识。”
“还有品牌建设!”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刘锦佳补充道,“‘宝莲仙子’IP(知识产权)打造和电商运营,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赋能。”
…………
“这些都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生动体现。”张连松适时点拨,让抽象的理论在具体场景中变得可感可触。党的创新理论如种子般播撒进学生心田,许多同学由衷感慨:“原来,个人所学与国家所需如此紧密相连,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正是青春绽放的最好舞台。”
东丽区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丰仕琪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东丽区不断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打造“丽说新语”基层理论宣讲党建项目,组建37人宣讲团。接下来,宣讲团将继续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语言,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