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东丰县一位妇女被土匪杨大虎奸污,还被这个变态硬生生咬掉了奶头。妇女全家都是老实人,有仇也报不了。 有一天,东丰县高家粉房屯来了一支部队,被害妇女的公公仔细打听,听说这支部队不但不欺负老百姓,还能为穷苦人伸张正义。 这位公公名叫张老汉,家中世代务农,平日里连与人争执都极少,却在儿媳遭遇横祸后,燃起了讨回公道的决心。他之所以敢主动打听部队情况,是因为当时东丰县已被日伪军势力渗透,土匪杨大虎又与当地伪政权相互勾结,百姓被欺压得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而这支部队正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一支分队,专为抗击日寇、清剿匪患而来。 东北抗日义勇军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崛起,成员多为不愿做亡国奴的农民、工人和爱国士兵,他们没有固定补给,却始终坚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纪,所到之处都会为百姓扫平匪患。张老汉打听清楚后,当晚就揣着几个粗粮饼子,摸黑找到了部队驻地,见到了队长李海山。他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地诉说了儿媳的遭遇,字字句句都透着底层百姓的绝望与无助。 李海山听完后怒不可遏,他深知土匪与日寇勾结的危害——杨大虎在东丰县一带作恶多年,不仅抢劫财物、侮辱妇女,还多次为日伪军通风报信,残害抗日群众,当地百姓早已对其恨之入骨。因部队刚抵达此地,尚未完全摸清当地匪情,李海山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派两名侦察员暗中调查杨大虎的巢穴与行踪,同时安抚张老汉,表示定会还百姓一个公道。 侦察员通过走访周边村落,很快掌握了关键信息:杨大虎的匪巢设在东丰县与西丰县交界处的鹰嘴山,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匪众约有五十余人,配备了步枪、短枪等武器。更令人愤慨的是,除了张老汉儿媳的遭遇,还有多名妇女曾被其残害,不少村民的财物被洗劫一空,有些反抗的村民甚至被残忍杀害。这些调查结果让部队将士更加坚定了清剿匪患的决心。 三天后,李海山制定了夜袭方案。他亲自率领三十名精锐战士,趁着夜色悄悄逼近鹰嘴山。义勇军战士们个个身手矫健,凭借对山地地形的熟悉,避开了土匪的岗哨,直捣匪巢核心。战斗打响时,土匪们还在酣睡,被枪声惊醒后乱作一团,杨大虎试图带领亲信从后山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在此的战士拦截。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匪众大部分被歼灭,杨大虎被生擒活捉。当战士们将五花大绑的杨大虎带到张老汉所在的村子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控诉其罪行,有的拿出被抢劫的物品凭证。部队在村头空地上召开公审大会,当场宣读杨大虎的罪状,随后依照义勇军的处置原则,将其就地正法,为当地百姓除了一大祸害。 公审结束后,李海山还派人给张老汉儿媳送去了药品和粮食,安慰她好好养伤。这支部队在高家粉房屯休整期间,还帮村民修缮房屋、开垦荒地,临走时更是将缴获的部分物资分给了穷苦百姓。消息很快传遍了东丰县周边村镇,越来越多的百姓主动为义勇军提供情报、筹集物资,不少青年还报名参军,壮大了抗日力量。 在那个家国沦陷、匪患横行的年代,东北抗日义勇军不仅要面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还要克服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的困境,却始终坚守着保家卫国、为民除害的初心。他们的存在,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饱受苦难的百姓看到了希望。张老汉一家的遭遇,是当时东北百姓悲惨命运的缩影,而义勇军的挺身而出,则彰显了中国人在民族危亡之际,绝不屈服的骨气。 从历史背景来看,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虽然面临诸多艰难险阻,却有效牵制了日伪军的兵力,为后续东北抗日联军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抗日救国”的誓言,也让百姓明白,唯有团结起来反抗,才能摆脱被欺压的命运。这种军民同心、共抗外侮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铭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