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奋进2025丨“家里”拓地方,“门外”立规矩,回龙观非机动车治理“双措并举”赢民心

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绘就“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的关键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回龙观街道以区委“改革提质年”为导向,全面推动党建引领、空间优化、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项目保障和队伍建设七大领域协同并进,努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破解一批长期存在的难题,回应群众期盼,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幸福回龙观”持续推出七大领域专题系列报道,全方位呈现回龙观街道在治理创新、服务提升和区域发展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小区里非机动车“一位难求”,公共区域却“横七竖八”——这一困扰回龙观居民的出行痛点,如今正在成为“过去式”。今年,回龙观街道交通治理专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他们以《全域交通管理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为指导,双管齐下:在小区内部做“加法”,挖掘空间、增加车位;在公共区域做“减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立规矩、治乱象。这一套“拓位+建制”的解法,切实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按下了“加速键”。

拓展空间

告别“抢位乱停”

针对融泽家园三区、融泽家园二区南区、新康园等社区非机动车保有量大、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交通治理专班联合社区、物业开展了全面且细致的“地毯式”摸排工作,对闲置角落、楼栋间空地等潜在可利用资源进行了详细勘查与评估。

在充分了解小区空间状况后,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铺设透草砖硬化等科学合理的方式,精心规划并增设了非机动车停车位200余个。这些新增的停车位不仅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居民出行的便利性,而且在设计上也注重与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既满足了停车需求,又提升了小区的美观度。

同时,为确保新增停车位能够发挥最大效用,交通治理专班要求物业加强日常巡查管理。物业工作人员每日定时对零散停放的车辆进行规范码放,确保停车区域“线内有序、通道畅通”。

一系列举措,彻底改变了过去“电动车堵楼道、车挤车难通行”的乱象。如今,居民下班回家无需再为寻找停车位而四处奔波、抢位停车,真正实现了“随到随停”,非机动车停放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小区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创新机制

规范停车秩序

在化解了小区内部非机动车停车难题后,街道交通治理专班将目光投向了社区门口这一公共区域,力求“内外兼修”,畅通居民出行路。随着新建小区陆续入住,业主搬家、装修施工频繁,保洁作业车辆进出不断,小区门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愈发突出,车辆挤占人行道、机动车道阻碍通行,给居民出行安全埋下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交通治理专班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创新建立“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联动高效的治理合力。居委会发挥贴近居民的优势,通过张贴海报、发放手册、举办讲座等形式,提前宣传规范停车要求和治理机制,提高居民知晓率与参与度。物业安排专人定点值守,实时引导车辆,及时纠正不规范停放行为。交通治理专班定期巡查督导,对违规停放车辆及时协调处置,确保公共区域车辆停放整齐、通道畅通。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合理划定小区门口临时停放区,充分考虑居民需求与通行便利,在入口增设缓坡,方便车辆进出;对装修、搬家车辆实行“登记-引导-限时停放”管理;在小区门口设登记点,登记车辆信息后引导至指定区域,并明确限时规定,避免长时间占道。

目前,该机制运行平稳,重点公共区域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车辆摆放整齐有序,通道畅通无阻,居民出行效率大幅提升,出行体验明显改善。

停车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接下来,回龙观街道交通治理专班将继续推进停车治理工作,持续深化“三方协同治理机制”,针对公共区域乱停现象开展更加精准、高效的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深挖建成小区内部闲置地块,探索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进一步扩充机动车停放区域,让停车治理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2025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决胜之年,也是绘就“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的关键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回龙观街道以区委“改革提质年”为导向,全面推动党建引领、空间优化、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项目保障和队伍建设七大领域协同并进,努力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破解一批长期存在的难题,回应群众期盼,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