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上将语出惊人!他说:“美国暂时不会与中国开战,一切等研制出无人武器和AI再说!”对于此,金一南将军早已发出警告:“美军早将AI视作“颠覆战局”的核心技术,无人机悄无声息从空中袭来,你甚至不知道谁发动了攻击,更无从报复,这才是真正的恐怖!“振聋发聩! 金一南将军此前在分析全球军事技术变革时就特别强调,美军早把 AI 当成了 “颠覆战局” 的核心技术,他用最通俗的话点出了其中的凶险:“无人机悄无声息从空中袭来,你甚至不知道谁发动了攻击,更无从报复,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现在再看美军的动作,就能明白这番警告绝非危言耸听。就在 2025 年 11 月,美国空军的两种无人战斗机相继完成了首飞,安杜里尔公司的 YFQ-44A 和通用原子公司的 YFQ-42A,从概念设计到试飞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样的研发速度创下了纪录。 更值得关注的是 YFQ-44A 的首飞模式,安杜里尔公司明确表示这是半自主飞行,全程没有操作员直接操控,飞机能自己执行任务计划、调整飞行姿态,甚至能自主识别目标并指挥作战,按下按钮就能自动返航。 按照美国空军的规划,这些无人机未来会组成至少 1000 架的机队,和 F-22、F-35 这些有人战机协同作战,承担打击、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任务,成为所谓的 “力量倍增器”。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趁热推出了更先进的 Vectis 无人机,采用无尾翼隐身设计,能自主发现威胁并发射导弹,显然是冲着高端空战来的。 美军对 AI 武器的执念,从研发投入和布局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把这些无人僚机的成本控制在 F-35 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大概 2050 万到 2750 万美元一架,就是想通过低成本规模化来弥补有人战机的数量缺口 —— 目前美国空军战斗机缺口近 300 架,1000 架无人机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白。 但即便如此,难题依然不少,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的报告就指出,这些无人机的自主作战能力还不成熟,而且高强度冲突下几周可能就会损失 500 架,燃料和维护都是大问题,美军其实正卡在数量和成本的两难里。 有意思的是,美国卯着劲研发 AI 武器的同时,中美在 AI 核心技术上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2025 年斯坦福大学的 AI 指数报告显示,中美顶级 AI 模型的性能差距已经从 2023 年的 20% 缩至 0.3%,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模型甚至逼宫国际闭源巨头。 虽然美国在知名 AI 模型数量上还以 40 个领先中国的 15 个,但中国在 AI 学术论文和专利申请量上一直领跑,民众对 AI 的接受度也高达 83%,远超美国的 39%,这种技术追赶的势头让美军的 “等待” 更显迫切。 金一南将军的警告早就点透了关键:AI 武器的可怕之处不在于性能有多强,而在于它模糊了战争的边界。当无人机带着自主决策系统发动攻击,连攻击者是谁都无法确定,传统的防御和报复体系都会失效。 现在美军上将的表态,等于公开承认了这种技术代差的重要性,而中美在 AI 领域的竞速,早已超出了技术竞争的范畴,成了影响未来安全格局的关键变量。 未来战争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无人化,这是马克米利所说美国对华保持军事优势的关键,虽然军事智能化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好处,但不可因人员牺牲的减少就轻易发动战争,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害人可能终将害己。 参考资料:海峡新干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