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禁止所有东方大国的技术供应商参与德国核心基础设施

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禁止所有东方大国的技术供应商参与德国核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11月13号,德国联邦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新的网络安全法案。这事在中德商界和科技圈都激起了不小的水花,不少人都在猜,这法案会不会主要针对中国企业。咱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事,看看它到底会给中国带来啥影响。   咱先把这法案的关键地方掰扯明白。法案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把禁止特定制造商参与关键基础设施的权力,直接给到了德国内政部。所谓关键基础设施,说通俗点就是德国的“命脉”,像通信基站、电力电网、铁路调度系统这些,只要断了就会影响国计民生的领域都算。   法案还要求,涉及这些领域的企业得定期做安全审计,出了漏洞必须马上上报,要是不遵守还会被罚款。   可能有人不知道,德国早在2024年9月就搞过一个类似的草案,当时就明确说有2000多家德国企业要受影响。   这次通过的法案算是升级版,把“禁止参与”的权限从多个部门集中到内政部,执行起来会更直接。更值得留意的是,法案没明说针对哪个国家,但明眼人都清楚,中国企业在德国通信、能源等领域的参与度不低,这法案的指向性其实挺明显。   中国企业跟德国关键基础设施的合作,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就说在通信领域,德国诸多中小城市的5G基站由中国企业承建。这些基站所提供的信号稳定性极佳,即便在欧洲范围内,也堪称名列前茅。   能源领域更不用说,2024年中国企业还参与了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智能电网改造,帮当地把电网损耗降低了15%。这些合作不是靠低价抢来的,是靠技术过硬、服务到位赢来的。   那这法案对中国企业到底有啥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新订单可能会受影响。德国接下来要建的一批新能源电站和铁路升级项目,原本中国企业很有竞争力,现在内政部手握“禁令权”,想参与进去就得过更严的审核关。   有业内人士估算,要是真被限制参与这些项目,相关中国企业每年在德国的营收可能会少10%左右。   但咱也别把这事想得太悲观,法案带来的不只是挑战,反而让一些问题暴露出来,逼着大家找新出路。德国国内其实反对这法案的声音还不小,特别是那些跟中国有深度合作的企业。   西门子就公开表示,他们的不少生产线都用了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要是突然替换,不仅要花几亿欧元成本,还得停工期,损失太大。德国电信更直接,说中国企业的设备性价比最高,真要禁止了,德国5G资费可能得涨三成,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换个角度想,要是你是德国企业老板,一边是政府说有安全风险要换供应商,一边是换了就要亏大钱、涨成本,你会咋选?这种矛盾其实早就存在了,2024年德国搞草案的时候,就有10多家行业协会联合抗议,这次法案通过后,抗议的企业更多了。这种内部的分歧,其实会给中国企业留不少周旋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只盯着德国市场了。东南亚、中东的不少国家,都在大力搞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在这些地方的竞争力更强。就像沙特的未来城项目,中国企业拿下了其中40%的通信和能源设备订单,比在德国的市场大多了。   而且中国企业的技术专利每年都在增加,光2025年上半年就新增了300多项5G相关专利,就算德国市场受点影响,在其他地方也能补回来。   欧盟内部的态度也不一样,不是所有国家都想跟着德国走。法国就说了,他们更看重“有证据的安全审查”,不能凭感觉禁供应商。意大利就更直接了,毕竟刚跟中国企业签了智能水务项目的合同,明确说不会受德国法案影响。   这种分歧其实挺好理解,每个国家的企业情况不一样,没人愿意为了别人的政策牺牲自己的利益。   技术这东西,从来不是靠关起门来就能搞强的。德国想靠法案提升网络安全,想法没错,但找错了方向。真正的安全,是靠技术竞争和合作共赢来的,不是靠禁止这个、限制那个。   中国企业这些年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早就练就了应对各种风险的本事,就算德国市场遇点坎,也能通过技术升级、开拓新市场闯过去。   说白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就像做买卖,得互利共赢才行。要是只想着自己安全,不顾别人的利益,最后只会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中国企业的实力摆在这里,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只要愿意合作,肯定能实现双赢;要是非要搞限制,损失的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发展机会。 信息来源: 24时观象台——2025-11-15抵制与切割:德国新法规强硬针对中国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