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我们开天价他们也只能乖乖购买!”1993年,由于技术原因,中国花费了3.8亿美元从欧美购买了一台燃气轮机。可是,短短25年后,中国成功打破了欧美长达70年的垄断,成功制造出了燃气轮机的一级静叶。 上世纪90年代,国内电力缺口像无底洞,燃气轮机作为高效清洁动力,本该是救命稻草,却卡在热端部件上动弹不得。 欧美巨头把一级静叶、动叶这些“热血心脏”死死攥在手里,开口就是天价,还要附加一堆霸王条款。 3.8亿美金买来的不是设备,而是赤裸裸的敲诈——一台机子,够建几座中小电厂,可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咽下这口气。 那时候,国产燃气轮机连冷端压气机都凑合着用,热端更是空白,高温合金配方、单晶叶片工艺、精密铸造,全是禁区。 科研团队先啃下材料关,高温合金母合金需要纯净化冶炼,一炉料动辄上千摄氏度,杂质控制到百万分之一,失败上百次是家常便饭。 2018年12月26日,首件自主化300兆瓦级F级一级静叶铸件出炉,这不是小打小闹的模型,而是实打实能上机的大家伙。 静叶虽不转动,却首当其冲迎接1500℃以上高温高压燃气,强度、刚度、耐热腐蚀一个都不能少。 欧美用定向凝固、单晶拉晶把技术封锁得滴水不漏,我们却靠产学研联合体硬是趟出一条路。 中科院金属所攻材料,江苏永瀚破铸造,国家电投统筹验证,三方数据实时共享,试验迭代速度比肩国际。 鉴定会上,专家组给出的结论只有八个字:质量优良,指标达标,这八个字,意味着中国热端核心部件从“望尘莫及”到“并肩而立”。 2023年,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完成14000当量小时验证,干式低排放燃烧室效率直逼国际先进。 部件国产化率飙升的背后,是产业链全线贯通,上游,高温合金、钛合金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叶片良率从不足30%提升到85%。 下游,分布式能源、油气管道增压、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需求井喷,2024年燃气轮机市场规模已达750亿元,其中重型燃机80亿元,预计2025年破百亿大关。 F级自主化率超85%,微型燃机国产化率95%,轻型燃机更是占据88%份额。 曾经的进口依赖,如今变成出口竞争力,2024年燃气轮机出口额3.52亿美元,进口额仅0.98亿美元,贸易逆差首次转为顺差。 余热回收与碳捕集技术耦合后,联合循环效率突破65%,直接对标“双碳”目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