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

钱宇
浙江“骨质疏松重复骨折”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带头人、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骨伤医学中心主任、教授
前面几期内容,我们已经系统地介绍了骨质疏松的危害、高发人群以及治疗方式。今天,我们来讲讲骨质疏松患者绕不开的几个问题:补充维生素D该喝牛奶,还是吃钙片?天天吃维生素D,是不是就不用晒太阳了?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我们先从钙、维生素D和阳光的关系说起。去年,我接诊了一位65岁的王阿姨。她退休前是位会计,非常注重养生,听说补钙对骨头好,就买了很多高钙奶粉,每天喝两杯。但一次下雨天,她出门买菜不小心滑了一下,只是用手撑了下地,手腕就骨折了。她非常不解地问我:“钱教授,我钙补得不少啊,怎么骨头还这么‘脆’呢?”我给她打了个比方:我们的骨骼就像一座建筑,钙就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砖头。喝牛奶、吃钙片,就相当于在不停地购买砖头,这非常好。但砖头得搬运到工地上去才能用于建房子。维生素D,就是那个最关键的“搬运工”。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吃进去的钙,从肠道里搬运到血液里,再固定到骨骼上。
晒太阳,就是我们身体免费制造维生素D这个最强“搬运工”的过程。我们皮肤里有一种胆固醇,经过阳光中的紫外线(主要是UVB)照射,就会自动合成身体最容易利用的维生素D。这种自产自销的维生素D,无论是活性还是效果,通常都比吃进去的要更直接、更高效。所以,预防骨质疏松,补钙是基础,补充维生素D是关键,而晒太阳则是获取优质维生素D最经济、最天然的途径。这三者构成了守护骨骼健康的铁三角,缺一不可。
还有个问题,也是很多怕晒爱美的女性关注的:补充VD口服液,能代替晒太阳吗?这个办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但不能完全替代。像王阿姨这样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维生素D严重缺乏,或者居住在日照严重不足地区的人,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口服液或制剂,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快速、准确地提升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晒太阳。晒太阳时,温暖的阳光能促进血液循环,让人心情愉悦,这种综合的生理和心理调节作用,是任何口服液都无法替代的。而且通过晒太阳,身体会自我调节,当合成足够量的VD后便会停止,极少会发生中毒。口服补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超量服用。
民间常说“勤晒太阳,寿命更长”,这并非空穴来风。除了我们刚才说的,阳光能帮我们强健骨骼,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尤其是致命的髋部骨折)风险外,适度的日晒还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睡眠、预防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部分癌症。
当然,我所说的“勤晒太阳”,不是让大家在烈日下暴晒。方法很重要:时间上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强紫外线时段。夏季可选在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冬季可以适当延长。时长上每天15-30分钟即可,以皮肤微微发热、不发红为宜。尽量多暴露一些皮肤,比如手臂、小腿等。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紫外线无法有效穿透玻璃。同时,注意保护脸部和眼睛。
这里还有一张“生活处方”,送给每一位关注骨骼健康的朋友:
一、营养均衡是基石:除了保证每天足量的钙(如200-300ml牛奶或酸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和VD摄入外,还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镁、钾、维生素K等微量元素,它们共同参与骨骼代谢。
二、坚持运动是“催化剂”:骨骼是“用进废退”的器官。负重运动(如走路、慢跑、太极拳)和抗阻运动(如举小哑铃、使用弹力带)能给骨骼带来良性刺激,促进钙质沉积,让骨头更结实。
三、改掉坏习惯:戒烟限酒,烟草和过量酒精都会加速骨量流失。同时,减少咖啡因和浓茶的摄入,它们会影响钙的吸收。
四、预防跌倒:家里保持地面干燥、过道通畅,浴室安装扶手,穿防滑的鞋子。对于老年人来说,预防跌倒就是预防骨折的最直接方式。
欢迎加入“浙医在线—骨质疏松交流会”
如果您或身边的亲友也有骨质疏松相关困扰,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9号,备注“骨质疏松”,小助手会邀请您加入“浙医在线—骨质疏松交流会”。我们会邀请专家进群,不定期解答骨质疏松相关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