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很多人认为,清朝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残酷吸食人民鲜血,无疑是一段黑暗至极的时期。但

很多人认为,清朝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残酷吸食人民鲜血,无疑是一段黑暗至极的时期。但为什么,教科书又认定康乾时期是一个盛世呢?高中教材(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明确将康雍乾统治的100余年称为“康乾盛世”。 和明朝等前朝比起来,清朝的日常负担的确轻多了。劳役、赋税那些老规矩都出现了松动。以往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性要定期无偿服劳役,万一逃避就是白银惩罚。 清朝时,这一套劳役制取消了,老百姓不必再定期被官府强拉去干活。人头税也在这期间取消,普通家庭不再因多养一个孩子而压力倍增。 赋税缴纳没法再让有身份的人逃避,过去的官、绅阶层也得和普通百姓一同完成粮赋。过去被劳役户籍限制的几千万兵匠等劳作人群,自此也和其他人一样,成了自由平民。 这些变化带来了一个显著成果——人口的巨大增长。清朝初期,中国总人口大约七千多万,到盛世末年增长到了四亿,家庭负担减少,生活稳定,刺激了人口繁衍。 边境也随着八旗军的驻防变得安定,两百多年北方都没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南方的战乱也少见。 这样一来,农业产出更有保障,市场里的粮食和生活用品逐渐增多,经济虽还是以小农为主,总算稳了下来。 政府有时还会主动“减负”,乾隆年间多次免掉全国或部分地区的赋税。这减轻了百姓生活压力,也为经济发展铺路。 但这些改良大多没有碰到社会根本性的制度,所以整个社会的面貌也就没大变。农业就是人多地少,机械化、规模化一直停滞,经济很难有质的飞跃。 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效率却逐步下降。地方官员逐渐脱离朝廷的实际监管,腐败渐重。 学校照旧教着经典,实用科学、先进技术传授得不多,年轻人靠背书考科举,没多少人愿意也没人指导去研究新机器、新方法。信息传播慢,书籍印刷很有限,社会观念普遍保守,创新活力不足。 科教的发展脚步越来越慢,工业技术薄弱,军队装备落后。面对外来的挑战,整个国家显得应对迟缓。等西方列强大门打开时,清朝一时拿不出有效的防御手段,也就一步步走向后来的被动。 制度和政策这些看似有进步,譬如劳役改革、人头税取消、户籍平民化,让普通人有了比较大的“喘息”,但社会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却有限。 农业总产量虽然提升,可结构没变新,仍旧小生产为主。人口增长快,但人口素质和科学素养提升慢。顶层改革始终停留在民生改善的层面,没有彻底刺激产业、技术甚至思想的跨越升级。 所以不得不承认,清朝的稳中有进值得肯定,外来压力下却暴露了太多短板。看似庞大的基本盘,其实外部一冲就出现问题。